【第531期】倒下也是一座山
2004年冬月,王扶汉先生逝世。历届学生们为先生在墓园树碑立文:“倒下也是一座山”。
王扶汉先生是我在北京求学时,讲授《中国古代文化史》的老教授。当年王扶汉先生已是64岁,着一身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半旧圆口布鞋。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支烟,神采照人,精辟简约,字字珠玑,美不胜收。
我毕业后从教三十年,与王先生一别,也已近三十年。
三十年来,在追攀学府至境的征途上,先生在我心中,答疑解惑,教诲不辍,从未倒下,从未离去。先生之精神风范高山仰止,永恒屹立。但憾自己始终一无建树,愧对先生,惟有在长夜中点燃一柱心香,将三十年讲台感言,禀与先生:教师的最佳境界,应如先生那样,气质高华,风神博雅。以其汪洋恣肆、精深浩瀚的才学,使莘莘学子如坐春风;还需有深邃高洁的襟怀,摒弃事功的心态,在传道、授业、解惑间使聆听者宛若登临。
课堂的最胜境界,应如先生那样,有教无类,韵味深邃。忌露才扬己,因最高的学位是人格;勿苟合取容,因煽情只可哗众一时,移情方能根植于心。
学问的最高境界,应如先生那样,独立自由,蓦然回首。教师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终身读者,尊重知识,走近经典,日有所获,学富五车。要做有良知的学者,培养专业的殉道精神,坚持学术的独立品格。不做当下的风云人物,但需肩负精神使命于众生。
生命的最美境界,应如先生那样,丰富淡泊,浑然无我。摆脱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恪守内在春华秋实的精神宝藏。对人生唯真是求,深情不诡:深情于祖国,钟情于事业,厚德于学生,感恩于社会。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何物媚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先生在上,愿您引领我的生命之路继续前行,有长度,更有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