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竹甘低新竹枝 欲栽大木柱长天

访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曹亚军

简短说明
2015年,曹亚军入选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在三年的培养期内,曹亚军高质量完成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团队建设等多方面的目标任务,以优质的成果顺利过审。

旧竹甘低新竹枝 欲栽大木柱长天

——访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曹亚军

   期次:第550期   作者:刘钊 王楚君

2015年,曹亚军入选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在三年的培养期内,曹亚军高质量完成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团队建设等多方面的目标任务,以优质的成果顺利过审。
                                                                                           赤子之心育桃李

曹亚军是我校九九级国贸系的一名学生,2003年毕业后,面对银行国企抛来的橄榄枝,本可步入报酬优渥的金融行业的她却迟疑了。在曹亚军的价值理念里,工作的优劣绝非是由薪资待遇单独裁断,满足感、成就感更是求职的先决条件。她一直想做一个对学生有影响力的人,最终选择留任我校统计系辅导员,后任团总支副书记。谈及当初的职业选择,曹亚军一展笑颜道:“我好像天生就是做学生工作的,每次召开学生大会我就会特别兴奋。”劳碌的学生工作从未使其产生心理落差,反倒因为以教为乐的价值观与工作岗位的完美契合,让曹亚军愈发顾惜校园这片朝气纯净的天地,这一干就是八年。

高校的环境一直刺激着她求知进步的神经,为了突破职业瓶颈,曹亚军转岗任教的意愿逐步成型。时隔多年,她再一次直面职业的岔路,再一次衡量安稳的当下与波荡的未来孰优孰劣,曹亚军依旧选择了后者。2011年,为能以更优秀的姿态教书育人,曹亚军毅然放弃行政职位,考取西南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她说:“我的一位老师,她关于精神自由的定义、关于学习本质的看法影响我至今。我所能做的,就是成为一个像恩师一样的人。”曹亚军将尊师曾经播撒的种子,以教师为名传承下去。关于学习,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你所学的东西没有人能拿走——奥普拉·温弗瑞一次演讲中的话,成了曹亚军求知、求进与求职的最佳诠释。

告别校园之后的每次转变都是关乎未来、关乎生计的命题。提笔答卷是勇气,不忘初衷亦是勇气,正是这份勇气令曹亚军重拾赤子之心,对事业报以热忱。
                                                                                          纸上得来终觉浅

曹亚军现教授外贸英语。针对这门本质为口语的课程,曹亚军拒绝做课堂的独裁者,而是卯足劲扮演起课堂的策划人。英文自由展示、名人演讲模仿、商务场景重现、作业感悟分享,这些都是曹亚军课堂上的常客。即使课时有限,她也坚持只做课堂的幕后工作者,将时间还给学生。曹亚军的“隐退”反而勾起了学生的求学欲,在开学第一周,同学便能超额预定今后一个月的课堂展示机会。这种翻转课堂的模式,同学们喜闻乐见, 也上演着一出出精妙的戏码。久而久之,学生们受益良多,训练克服口语的心理障碍,在老师的激励以及同袍间的竞争中迎刃而解。

 曹亚军所摸索出的外贸英语课堂教学范式改革成效显著,广受好评。她认为,只有知识的输入,才有本领的输出。她将英语学习常态化,一周一电影、一周一精听,阅读、听力、口语总是齐头并进。一个学期的积累下来,十几部英文原声电影的输入、几十段精彩英文名人演讲让同学们感慨颇深。在曹亚军高标准、精输入的面前,词库障碍不战而败。授课中,曹亚军老师注重增加作业任务的弹性,在不放松要求的前提下,赋予学生选择的权利,学生可以选择背诵长篇演讲稿中的精彩段落,从而使得严要求能软着陆。如此锤炼下,学生们的口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单纯传授理论知识难得桃李争妍,教育之本既是教学,更是育人。在曹亚军看来,能够在课堂上见缝插针地“授人以渔”实属幸事。讲台之下是宛如一张张白纸的青年,他们的迷茫、困惑与纠结给了曹亚军机会去发光发亮。在这片可塑性极强的土壤里,她既在播种希望,也在收获成长。育人并不是单方向的灌输,而是深思熟虑后慎重地交流。曹亚军回忆起初任教师时,眉梢眼角都挂着温柔。那一年是一名抑郁学生脱胎换骨的一年,也是曹亚军伴其左右共同成长的一年。在她与学生家长配合努力下,这名学生最终克服心理障碍,积极融入大学生活中。曹亚军感慨道:“当那个学生站在讲台上开始洋洋洒洒演讲的那一刻,我真的觉得他整个人都在发光。”
                                                                                        教学相长方知困

在曹亚军的心里,无论是备课、讲授还是科研,教师的每一份忙碌都在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价值。
在日常教学中,曹亚军所布置的作业从来不是学生的独角戏。她会与学生共同打卡每周的英语电影与名人演讲,甚至给自己增加额外任务。教好一门课绝非易事,曹亚军从不浪费一分一秒,碎片化时间在她看来都是零珠碎玉。曹亚军一直在训练自己关于时间的管理方法,在车途中会听英语,在跑步时会享受音乐。她将日常生活磨碎,追求时间效益的最大化,为学生做出表率。

科研,既是直击科学前沿的最佳捷径,又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必由之路。对于曹亚军来说,科研与教学不是非黑即白,但必有轻重:“做好教学是信仰,搞好科研是欲望。”她认为虽然时代的更新迭代速度之快赋予了科研的难度,但是科研是优秀教师的必选项。在曹亚军多年的执教生涯中,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视科研为教学的补给站,在教学上勤恳扎实,在科研上努力实干。在谈及入选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时,她正身言道:“这其实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曹亚军表示会继续将这份压力扭转成动力,不断培育今后的国栋之才。

曹亚军忙里偷闲时,常通过跑步减压,其它像音乐、电影、旅游等诸多爱好在工作面前只能退居二线。曹亚军打趣自己:“我现在是一个老了的文艺青年,话剧再好也没时间看了。”泡在书店里读闲书成了曹亚军最奢侈的放松方式。

曹亚军在入职十六年的光景里秉守初心,在未来的征途中执笔育人,在大学的驿站处教改科研。相信这份匠心持守、晨兢夕厉,必得始终。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