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手,写你姓名

简短说明
楼下有三两棵浓浓密密的大树。闲时保洁老人们总会坐在下面小憩。不过,天总不像阳春三月这么舒适,烈阳天、三九天,为求片刻歇息,就着树荫席地而坐,让人生怜。

以我手,写你姓名

   期次:第549期   作者:曹萌

楼下有三两棵浓浓密密的大树。闲时保洁老人们总会坐在下面小憩。不过,天总不像阳春三月这么舒适,烈阳天、三九天,为求片刻歇息,就着树荫席地而坐,让人生怜。

多走两步,一点儿都不麻烦。本该是在家乐享天伦的年岁,老人的儿女怎么让她们如此辛劳呢?世事浮沉,抚养儿女长大已是不易。楼梯很长,每天从六楼到一楼的兜兜转转,工作量不小。还要弯着腰、低着头挥舞着拖把来回清理地面,这是太枯燥的工作,是比铁杵磨成针还要费人心性的生计。

所以,当我每每看到本不该出现在卫生间的大大小小的垃圾,就非常心疼她们。忙碌之余,老人们还要应对那些任性。工作那么辛苦,享受其劳动成果的我们理当珍惜。繁琐的体力活,精力战,它可没有执笔之人温言软语的轻松诗意。它带着汗,轻轻拧一拧就流下沾满时间的汗。

体面坚强,请留在我的眼睛里。我眼中的老人,常常是孱弱的,常常爬一段楼梯就能让他们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蹲下,再站起来会头晕,老人的情况更甚。可是,拾荒老人每天蹲起不知多少次。早上六七点,城市还睡眼朦胧时,就有拾荒老人拿着蛇皮袋子踏上征程。直到暮色四合,直到马路边上的垃圾箱路过零星的拾荒人——他们总是很好的伙伴;直到塑料瓶子路过废纸片,晃荡——晃荡——地和它说着悄悄话,老人才会停下脚步。

我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老人们不在家安度晚年生活,而是艰苦地劳动付出。直到前几日看了一则新闻关于“拾荒老人”的新闻,我才恍然大悟。支撑着这些老人兢兢业业工作的——是体面、是不论年龄、不论性别、不论环境,都靠自己的双手吃饭的体面;是偶尔还能给儿女们一点补贴的欣慰;是几十年一如既往、不求回报的,爱的惯性。

是坚强,少年人总爱说 “我偏要勉强”。要尽力做到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年轻可真好:大把的时光,充沛的精力,父母的荫蔽。老人经历岁月的淘洗,磨去戾气,留下慈祥。他们总爱说“趁着我还能动,就多干干活”。这言语多像是工作久了的惯性,只是那不是惯性,是爱在蜿蜒行进。他们还是一副不认输的样子,只是那面孔上多了些经历的篆刻。比起少年时的那句“我偏要勉强”,消散了些寂寞的健康。

我们的爱,将一点一点化开。将心比心,我害怕给老人带来不必要的工作量。它意味着老人们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弯腰,一步又一步地上楼,或许还有一声轻轻的叹息。当我看到同伴时不时地提着一袋子空饮料瓶顺手带给保洁奶奶时,我也照做了。就像她说的“攒一段时间顺手就带下去了,不费事儿”。这些空瓶子好似装着小糖果,它总能让奶奶们笑一笑。且作我怜悯不安的内心的补偿吧。后来啊,年级交流群里也有人多次呼吁不要把剩饭垃圾丢进厕所,慢慢地,任性也少了些。我总能看到有人顺手扔了门口的垃圾,有人顺手把快递盒子悄悄放在老人们的“藏宝地”。

我们的爱,终究一点一点化开。请把你的体面和坚强留在我眼里,以我手,写出你姓名。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