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贺祖国母亲七十华诞
夏夜渐浓,月明星稀。在结束了忙碌的一天后,我忽然想尚未封闭的天台,在这
皎洁月光里,从天台向下望去,总会有另一番样子吧!
如果是在以前,我根本不愿来到天台之上,因为这里白天很少有人来,夜晚更是 冷冷清清的。天台的前方,就是县城里最宽的一条路,路两旁种满了槐树,蓊蓊郁郁的。今天的月光是格外地皎洁,如水一般洒在柏油路面上,伴着微微泛黄的路灯,仿佛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映在我的眼帘。站在这看着那条在深夜依旧灯火通明的沥青公路,我的思绪也伴随着轻微的车流声一下子被拉到了从前。
早些年常常听姥爷提起,在他那个年代,家乡的道路还都是石板路,有的上面遍步瘢痕,有的早已四分五裂 ,就像一位又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在众人的脚步声里述说着它们无言的沧桑。那时的道路,大部分都是如此,在有些村镇,甚至还用泥土铺路,每到下雪天,道路就变得异常泥泞。待雪过天晴,坐在瓦房里,经常能听到孩子们的嬉闹声、马车的吱吱声、大人们的踩水声以及农民挑着担子的赶集声……这几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就是当时那个年代的小小缩影。
后来,就到了我出生的年代了。那是20 世纪的末班车,我已经迈入了改革开放的时代。以前的石板路和土路早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又一条的水泥路, 虽然不宽,但是要比以前的路强多了。这时候路两旁渐渐地热闹起来,自行车的铃声、摩托车的轰鸣声、小商小贩的吆喝声和姑娘小伙的打闹声……又变成了这个年代特有的交响曲。由于那个时代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前崭新的路面没过两年就已经变得坑坑洼洼了,特别是雨季来临,大雨会无情地冲击路面,使得晴天的“坑路”变成了雨天的 “水路”。有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放学回家途径这些水坑时,汽车经过溅起的水花会瞬间让你变成泥人,这经常惹得我们惊慌失措,又不由自主地看着对方狼狈的样子哈哈大笑。现在回忆起来,还依旧有趣得很!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一般在我们的指尖悄然流过。 —转眼,我已经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小朋友变成了一名略显成熟的大学生。家乡的路也从以前坑坑洼洼的水泥路变成了笔直的沥青大道。看着逐渐拓宽的县城面积,我不由想——时代的车轮永远是滚滚向前的。你看,那一条条黑的柏油路现在已经连接成网,它们就像一条条大动脉,贯穿南北,横接西东。路两旁也不再是那么单调了——一棵棵大槐树拔地而起,再配着树下嫩绿的灌木丛和娇艳欲滴的花瓣,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时候,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汽车鸣笛声、路旁的音响声以及行人熙熙攘攘走过的喧闹声糅合在一起,组成了步入新时代、携手同发展的时代强音 。
很多时候,我都喜欢在晴天或者在一个凉爽的阴天,让爸爸开着车,带着我去郊 区兜风。昔日郊区的泥土滩已经建起了一排排厂房,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区;昔日泥泞不堪的泥土路已经成了一道道可以容纳八辆卡车并行的康庄大道。路旁弯弯的杨柳正随风起舞,婀娜的倩影正迎着阳光,在大地上印下了光影交错的和谐旋律。四通八达的公路直通远方,大路上到处都是奔小康的劳动大军!望着车窗外川流不息的车辆,我又一次陷入了沉思,因为路边轰鸣作响的不是机器,是春雷;路上飞驰向的不是汽车,是希望。
脑海里,有关路的画面就这么流淌着到次日清晨。朝阳初旭,彩云漫天。我亦感 昨晚意犹未尽,再一次踏上了天台。放眼望去,赤金的朝阳带着五彩的霞光,洒在那条黑笔直的沥青大道上,载着车流,载着希望,载着梦想,通向远方,一直通进千千万像我一样的中国人的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