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铸国运 一片丹心育杏林

——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金鸽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阐明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就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作出部署、提出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

 

三尺讲台铸国运 一片丹心育杏林

——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金鸽


 学生记者 李江浩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后,我校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高潮。2018年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获得者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金鸽说,我们要带着信仰站好讲台。有信仰的人才能讲好信仰;中国共产党98年的伟大历程就是一部以为人民为中心的奉献史、奋斗史,我们要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高擎火炬为他们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他们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我们要带着情怀守护讲台。满怀情感才能讲出情怀;新中国成立70年的辉煌成就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我们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惊涛拍岸的浩大声势,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目标。

 

以爱育 立德铸魂系国运

 刘金鸽老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当好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课堂上,她以三尺讲台为阵地,始终关注学生所想所思所惑,用真诚和热情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她的课程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情感温度,学生在短信、QQ、贴吧、微信中高度评价她的授课效果,外校的学生也经常慕名来“蹭课”;课堂外,她的电话24小时畅通着,是学生们最忠实的倾听者,是他们成长路上的加油站。她说,“我和我的学生就是一个小小的命运共同体,生命因我们的相互交融而愈加精彩 ”。同学们说,我们每周都期待着刘老师的课,她像爱生命一样爱着课堂,她让我们感受到信仰和真理的力量,增强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认同与情感认同,为我们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我们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搏击者。

 

甘霖润心 铸就学生成才路

面对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刘金鸽在提升第一课堂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与同学们的抬头率和点赞率的同时,积极开拓“第二课堂”,与“红色课堂”形成多元化、立体式的育人体系。她要求学生用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要求,多次带领研究生深入新郑市泰山村、兰考县张庄村、南水北调干部学院进行实践教学、访谈教学;长期担任大学生“挑战杯”的指导老师,所指导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三等奖、省级一等奖、校级特等奖;被多个二级院部聘为学校各类辩论赛的指导老师和评委,辅导学生参加比赛;在读书活动中推荐优秀图书,作主题发言;她指导研究生拍摄的微视频电影作品,获得全国高校微电影展示活动优秀奖……时间就像一部摄影机,它拍摄下了刘金鸽几十年如一日为学生忙碌的身影。她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学生需要我,我就应该和学生在一起,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是我的讲台。”同事们说,她像爱孩子一样爱着她的学生,在育人这片孕育着无限生机的沃土上默默坚守,她用温暖的情和深深的爱浇灌出累累硕果。

 

服务社会 理论宣讲奏华章

    作为学校宣讲团的骨干成员,刘金鸽勇担宣讲重任,多年来坚持校内宣讲与校外宣讲相结合,走进乡村、兄弟院校、社区、行政事业单位,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帮助师生、党员干部和群众真正学懂、弄通、做实,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使党的创新理论“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听过她宣讲的人民群众纷纷表示:“她一次次生动的宣讲,犹如春风化雨,加深了党员干部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一场场精彩的报告,好似策马扬鞭,转化为河南省人民添彩中原的自觉行动,让理论宣讲因事而化,入脑入心,把抽象理论融入生动实践,使理论宣讲接地气、聚人气。作为党支部书记她所在的支部还被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授予“宣讲先锋岗”。

 

春耕秋收,润物无声。刘金鸽就是这样一名普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躬耕三尺讲台三十一载,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天职和使命,在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以饱满的热情举起旗帜、扛起任务、挺起腰杆、扑下身子,在学生心灵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学生德中求真,学中求真,爱中求真,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不负党的重托和人民的期待为指引学生前进领航导向为培养祖国人才尽心尽力。“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做一个“可信、可敬、可靠”思政课教师。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