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农女排打破四年省级季军魔咒?看姑娘们用实力诠释女排精神!

“一传一传”、“接球接球”,气氛越来越紧张,场下队员们的心被高高吊起,范慧敏一个眼神,王飞羽把球传了过去,范慧敏飞身一跃,一技扣杀,漂亮!15:9,信农胜!
此次排球对战,信阳农林学院女排队(以下简称信农队)以三局两胜战胜河南科技大学女排队(以下简称河科大队)。信农与河科大在排球上有颇深的“渊源”,河科大队连续四年与信农队争夺前二,但每次都让信农队止步第三。此次两支队伍狭路相逢,信农队最终用实力逆袭,打破了四年季军的“魔咒”,在信农的排球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9年7月7日-13日,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第十七届排球比赛在河南科技大学举行。我校学生女子排球队经过8场激烈角逐夺得问鼎机会,最终取得本科女子甲组亚军,打破连续四年获得季军的历史。到底是怎样的一支队伍,能在28所高校44支队伍506名大学生中脱颖而出?下面,让我们走近女子排球队,揭开她们神秘的面纱。
严格选拔打造素质强队
信阳农林学院的排球文化氛围之浓厚,在信阳市其他高校中是顶尖的存在。浓厚的排球氛围,培养了一批酷爱排球的师生。
在信农,会打排球的女生不在少数,但是想要进入校女排跟队训练,绝非易事。必须要经历四轮“过筛”,第一轮根据身体形态,进行初步选拔;第二轮根据身体基本运动,进行素质选拔;第三轮是根据整体掌握情况,进行一对一循环赛;第四轮是根据每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在筛选赛中进行心理干扰,从而选出抗压能力强的队员。
四轮筛选全部合格的人也不一定能留下,还要看她们的跟队训练情况。排球运动对于队员的战术意识和队员间合作的默契程度有较高的要求,又因其独特的得失分计算,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如果不具备勤奋和耐吃苦的品质,很难在排球队呆下去。
赵云龙教练直言:“有很多先天条件好,运动技能强的同学,但入队一段时间后,看训练条件艰苦,逐渐离队了。”严格的选拔制度确保了女排整体较高的技术素质和心理素质,也保证了女排精神的传承。
学生在排球队的时间是有限的。课程繁杂、毕业等现实因素的制约使队内新老队员的交替成为影响女排传承的头等问题。等到新队员进队,球队位置又是需要考虑的一大因素。他们采用老队员带着新队员的方式来确保新老成员之间的传承。想要在河南省众多高校的女排中脱颖而出,不打造一支高素质强队,注定只能沦为炮灰。这是赵云龙教练内心无比清楚的事情。
夯实基础才能打破“魔咒”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支高素质强队离不开夯实的基础。
夏季的下午五点,空气中的热度仍在做最后一波的挣扎,女排们早已集结完毕,在田径场跑圈热身。五圈过后,训练正式开始。低空垫球、发球、打垫球、多方位扣球等,除了这些日常训练项目,赛前集训增加了拦网练习、网前救球、扣探头球、攻防转换等项目。直到晚上九点,磨人的训练结束,女排们才能长舒一口气。
18级新入队的队员黄秀娟(副攻手)坦言:“训练特别辛苦,刚打排球的时候手臂上都是淤青,只能忍着疼继续打。”期末考试结束后,女排们留校继续集训。此时的训练不仅有平时的项目,更多的是心理状态。为了锻炼出她们强大的心理,赵教练几次把她们逼到崩溃的边缘又拉回来,“人人都哭过鼻子。”
即使拥有一周左右的全天训练时间,即使加班加点一刻不放松的训练,赵教练也倍感为难:“比赛检验找不到对手,队员们的状态不敢随便调整。”一般来说,训练一段时间需要进行阶段比赛来检验训练效果,根据训练效果调整运动员状态,最好状态如果过早调整出,正式比赛时队员失误次数会增多,对比赛极为不利。但令赵教练欣慰的是,在未知训练效果的状态下,女排队员们用斗志昂扬的心态打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成绩。
虽然在对战河南科技大学队第一局失利,但他自豪的是,女排们不仅没有垂头丧气,反而越挫越勇,更加清醒理智地分析战术,连追两局。“在对方实力强劲、场地灯光非常适应、主场啦啦队呼声震天的情况下仍能够清醒理智、斗志昂扬的比赛。她们的沉着冷静超乎了我的想象。”
范慧敏坦言:“赵教练平时经常给我们说,老队员不能慌乱,即使心里波涛汹涌,也不能让小队员看出来,一旦自乱阵脚,就会满盘皆输。”夯实基础、砥砺奋进,重压之下的女排不仅展现出过硬的技术实力,也展示了强大的心理素质。
上下齐心自然所向披靡
本次比赛女排的目标是进第二轮,保持前四,但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她们的目标从来只有冠军。高水平的队伍之间的较量,团队磨合顺、相互配合好是获取更多得分机会的关键。赛前,赵教练一直在给队员们强调:“只有向着满分去努力,才有可能100分。目标定在90分,最好的结果只有90。”
场上队长范慧敏17年专升本,今年已经毕业了。在提及为什么还来参加比赛的时候,范慧敏有些苦涩:“不甘心一直是第三。”拥有一个埋在骨子里的梦想,即使不表达出来,但日常训练相处的她们都懂得彼此。所以在重压之下,迸发出了令人不容小觑的力量。
而往往一个团队比赛获得成功,背后必有一个大团队的支持。对于女排来说,学校就是那个大团队。校领导根据学校排球运动开展普及情况综合分析后,于2010年成立女子排球队,2013年女排开始参加河南省“华光”排球比赛,首次斩获第七名,第二次斩获第四名,随后连续四年第三名,2019年夺得亚军。
由于课程繁杂等现实因素的制约,女排日常训练不能全部到齐,平时切磋交流的队伍也只有学校的教职工队伍。所幸有灯光球场的加持,傍晚时分集合完,晚上练习弥补了白天的空缺。
赵教练有万分的谢意想要表达:“十分感谢教职工排球队的陪练,不管是什么样的天气,但凡需要,陪练都会按时到场,甚至赵一鹏副校长,王庆兵副校长也陪练过好多次球队夜场。”陪练只是一方面,在赛前集训运动密度和运动强度都非常高的情况下,普通的饮食已经无法满足营养需求,所以学校提供了集体就餐,保证每餐两荤两素,还发放奶粉等为女排队员们的身体保驾护航。
值得一提的是,在冠亚军决赛现场,副校长赵一鹏还为运动员鼓劲加油。
上下齐心,所以才能力破四年第三的 “魔咒”,夺得亚军。
谈到下一赛季时,赵教练期望更多的是自身的进步:“我对队员要求的不高,老队员把自己的战术和心理状态言传身教,传承下去。
我们不懈怠,可以尽最大努力做最坚实的踏步,这样才能抓住更多的机会。梦想都在骨子里,不需要多说,孩子们都明白,都知道也许这就是女排精神。庆幸我们也有。”
什么是女排精神呢?
是从四次筛选而出,在训练中咬紧牙关,不喊苦,不喊累,将苦累伤痛刻在排球路上,成就过硬的技术;是以老带新,一届一届,不放弃、不抛弃,坚定的信念不必言说,积累在日常的点点滴滴;是重压之下,越挫越勇,斗志昂扬,敢拼敢打,力破“魔咒”,勇往直前;是不甘将自己的梦想流放,抓住每一次机会的奋力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