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期】“手绘” 小镇描画美丽家乡新篇章

——记我校2005级校友、 河南省 “五四青年奖章” 获得者冯亚珂

游客在手绘小镇写生.jpg

游客在手绘小镇写生

冯亚珂.jpg

冯亚珂近照

习近平总书记谈及精准扶贫时曾言:“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返乡创业的冯亚珂以一剂新奇“药方”为家乡祛除了“山高沟深,偏远闭塞”的贫困顽疾,摇身一变,成为“山清水秀,恬淡宁静”的“手绘小镇”。如今,小镇的影响力已经扩大至河南省,得到了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肯定与大力支持。

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间,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了解到冯亚珂返乡创办美术写生基地、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后,多次为他点赞,希望他带领群众用辛勤的双手描画美好新生活。

冯亚珂,男,1987年生,河南省洛阳市嵩县黄庄乡三合村人,中共党员。2009年6月我校美术专业毕业后,前往部队服役。2011年从部队转业,后一直从事艺术教育工作。2015年创办三合伏牛山写生基地,打造三合村“手绘小镇”。先后获得2017年“嵩县第一届旅游人才”、“嵩县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嵩县优秀共产党员”、“嵩县十大旅游工匠”,曾获河南省“五四青年奖章”。现任嵩县黄庄乡三合村党支部副书记、三合伏牛山写生基地企业负责人,洛阳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共青团洛阳市委常委,洛阳市青联委员,共青团嵩县县委副书记。

秉文兼武真男儿

冯亚珂儿时就对美术情有独钟,绘画伴随着他成长,逐渐成为他的一种精神追求。2005年,他顺利考入我校美术专业,在洛师书香校园里开启了求学之旅。

大学期间,老师每年都会带领学生前往不同地方采风。在冯亚珂心中,每次外出写生,全班同学共学习、同生活的经历都尤为宝贵。“有次在孟津写生,半夜一位同学被蝎子蛰了一下,去诊所的路上为了稳定她的情绪,全班同学都在给她讲段子、做鬼脸。”回忆起那段结下宝贵同学情谊的青葱时光,他感慨万分。

在洛师求学的几个春秋转瞬即逝,恩师们的教诲却同烙印般印刻在冯亚珂的心间。毕业多年,油画老师李建忠的身影还常常浮现于他的脑海。“李老师在课堂上非常严肃,课下却经常对我们嘘寒问暖。专业的艺术知识、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贯穿于他的课堂。他是我们最尊敬的老师、最尊重的朋友之一。”冯亚珂说。也正是在李老师的影响下,他学会了以包容之心善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2009年,大学毕业的冯亚珂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两年的军旅生涯,疲惫是家常便饭,但在他看来,“拿得起画笔,扛得动枪杆,才是真男儿。”在军营摸爬滚打的日子锻炼了他的意志,他坚信,人生路上没有过不去的坎。

 

一往无前追梦路

2011年,从部队转业的冯亚珂继续自己的爱好,从事艺术培训工作。经常带学生到山区采风的他,每每面对写生基地的老屋、老树,都会想到自己古朴自然的家乡。“原生态的三合村,不就是一个天然的写生基地吗?”说干就干,冯亚珂走遍了省内外的写生基地,逐渐积累了丰厚的资源与丰富的经验。2015年10月,他怀揣多方筹集到的创业资金,毅然踏上归途。

回到家乡,冯亚珂决心以自己最熟悉的艺术产业为依托,带领乡亲脱贫致富。他开始用一位画家的眼光打量这个亲切的村庄:彼时的三合村是豫西伏牛山区众多贫困山村中的一个,对村民而言,脱贫致富是遥不可及的事。可在冯亚珂看来,屋后的山峦、门前的河流、破败的土房、墙根的老汉,每一个场景都恰如其分地成为一幅无需修饰的画作。“与旅游景区的精致相比,写生基地更加追求原生态,无需大量投资、过分雕琢。只需一个落脚的地方,大家便会欣然而至。”冯亚珂解释道。因此,他创业的第一步,便是修建家庭宾馆。看着他大张旗鼓地拆旧房、建宾馆,亲友们嘴上没说,心中不看好的想法却始终存在。

他人的看法没有成为冯亚珂创业途中的“绊脚石”,洛师四年的教诲和军旅磨练为他造就了坚定的信心和意志。认准了便阔步前行,从宾馆的外墙建构、结构设计到内部装修,他都亲自上手,精心打磨这件属于自己的艺术品。

2016年8月,一栋别致的四层小楼拔地而起,成为全村最“豪华”的建筑。随后,一个个写生团队纷至沓来,三合村在业界声名鹊起。数十家高校、画室慕名而来,在这里建立了写生基地。

另辟蹊径绘天地

初次创业的成功、业内师生的赞誉,增强了冯亚珂创业的信心,也为三合村的脱贫攻坚打开了新道路。

2016年秋,黄庄乡党委书记石胜军走基层调研期间,了解到冯亚珂创办写生宾馆的成功尝试,经过与其深入探讨后他果断决策,要依托国家脱贫攻坚的好政策,利用黄庄乡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开发乡村旅游新业态,以三合村写生基地为核心,着力于发展黄庄乡自然景观旅游开发扶贫项目申报与引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2017年春暖花开之时,三合村专门成立了建设指挥部,确立了“手绘小镇·田园老家”的建设理念,主打农耕文化,主推豫西民居风格,对村庄进行提升改造,建成了占地1500平方米的嵩县伏牛山写生基地。

一年间,三合村家庭宾馆从1家增至22家,逐步建设完成了写生亭、涂鸦墙、生态牌坊、写生广场,修复了老井、旧宅、豆腐坊、织布坊、石磨坊等传统民居景观,“手绘小镇”的美丽画卷徐徐铺开……

两轮冬夏一晃而过,这个原本人迹罕至、需易地搬迁的贫困村,经过华丽转身,摇身一变成了集山水风景、土房农耕、古村旧貌等要素于一体的写生基地。

写生是美学产业。“手绘小镇”的发展,带给三合村的不只是物质收益,同时提升了乡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素质。

伏牛山写生基地以“手绘美丽乡村,力推脱贫攻坚”为指导思想,让不同条件的村民都参与其中,使大家的生活基本得到保障。“艺术创作过程中,模特是必不可少的,来写生的师生肯定需要人物素材。这里的村民们不需要任何修饰、雕琢,展现出来的就是乡村生活的自然流露,就是艺术的本质。他们身上朴素的气质非常适合艺术创作。并且变身模特既不耽误农活,也增加了收入,村民们也对未来的生活增添了一份信心。”冯亚珂表示。

“以前上山砍柴、摘药材、下地干活、做饭都是我一个人来。得从早上五点半忙到晚上十点多,现在织布坊邀请我加入,工作既轻松又挣钱。”与年幼孙女蓝天相依为命的老人王翠粉年轻时是村里织布的一把好手,谈及生活的巨大变化,她的眼里闪烁着泪光。

为了方便游客写生,同时为村民多提供一份经济来源,三合村模特队在冯亚珂的号召下一步步壮大规模。他一遍遍为村民介绍模特的职责,反复强调成为模特的要求及优势。刚开始,淳朴的村民在游客面前总是羞涩地垂着头,时间久了,在与艺术家们的沟通中,村民逐渐大胆起来,越来越有自信。“经过专业的培训,咱们这个模特队将来要走出三合,走出嵩县,走出洛阳。”谈及模特队的发展规划,冯亚珂激动地说。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冯亚珂以新颖的思维唤醒了家乡“沉睡的资源”。如今,“手绘小镇”的影响力已经扩大至河南省,得到了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肯定与大力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脱贫致富不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这种理念也是三合村发展过程中一直遵循的重要原则。“手绘小镇的成功,关键在于转变了思想观念。在下一步的乡村振兴大框架中,我会把自己在外面的所见所闻讲给村民听,给他们灌输新理念,并根据大家的不同情况,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发展的产业,为他们量身定做发展方案,规划发展方向,让他们从思想根源上解决贫困,跟得上时代的发展,靠自己的双手真真正正地脱贫。”冯亚珂言语间尽是对美丽家乡的期盼。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