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跨越时空的信仰之旅弘扬“勿忘人民”的穆青精神

———记郑州大学师生“重走穆青路”品牌活动


南振中与“重走穆青路”———走进新华社师生合影

2019年11月底,郑州大学2018级穆青班师生来到延安“重走穆青路”。在穆青先生题写馆名的“延安新闻纪念馆”内,师生们学习了党的新闻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奋斗过程和感人故事。走上二楼,迎面便是中央印刷厂排字车间、宿舍等几孔实景窑洞。一孔窑洞里,几个“战士”盘坐在土炕上,就着昏黄的煤油灯讨论着一份报纸。除了土炕,屋内只有一张窄小的桌子,墙上脱落的黄土清晰可见。“当年的新闻工作者在如此艰苦条件下仍坚持工作,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李晓鹏同学感叹道。同学们深受触动,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新闻理想。

“重走穆青路”已成为郑州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品牌项目。2018年12月,一张“重走穆青路”的图片入选“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图片记录的是2016级穆青班考察兰考的一次活动。它也是河南省教育领域唯一入选展览的图片。

郑州大学发起“重走穆青路”以来,师生们沿着穆青当年革命和采访的足迹,探寻焦裕禄、王进喜、潘从正等穆青笔下的模范人物,学习和践行“勿忘人民“的穆青精神。

时间拉回2004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的刘云山同志在视察郑州大学时指出,“河南作为穆青的故乡,加上穆青的很多作品出自河南,你们应该成立穆青研究基地,对穆青新闻实践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这对学生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

2005年7月,为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穆青的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师生二十余人,分东、南、北三条路线,深入开封、周口、安阳等地,访问与穆青生活接触过的知情人、见证人,获得大量关于穆青的一手资料,开始了第一次“重走穆青路”。从此之后,14年,19次“重走穆青路”,活动主题包括“重走穆青路,看中原崛起”“再现经典瞬间,见证岁月痕迹”“行走东北,见证穆青”“走进新华社,聆听穆青故事”“新时代、新兰考、新辉煌”等。“大家要记住,我们是来学习的。我们一定要用心观察当地的人文风貌,努力抓取细节、发掘新闻。”每次“重走穆青路”活动出发前,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举玺总是向同学们反复强调这一点。在穆青先生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每一届穆青班师生都会重新进行一番考察与采访,以锻炼自身的新闻实践能力。截止目前,“重走穆青路”活动累计共有一千二百多人参加,行程近十万公里,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祖国各地。

通过“重走穆青路”,一个个新闻学子谒烈士、走基层、访农家、进企业,接“地气”。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郑大师生跟随穆青足迹,探寻穆青背后的故事,感受穆青心怀国家、扎根人民的新闻工作品质,现场体会穆青和新闻主人公们为革命、为人民事业奋斗的高尚品格,在学习与实践中感受穆青精神。

热爱祖国、“勿忘人民”的民族情感;顾全大局、立场坚定的政治觉悟;求真务实、扎根基层的工作作风;“堂堂正正、别无所求”的高尚情操,这是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对穆青精神的概括。如今,“勿忘人民”四字被浓缩为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训,影响着一届又一届新传学子。在“重走穆青路”之走进新华社的活动中,新华社原总编辑、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首席教授南振中先生与师生座谈并指出,穆青精神的核心就是“勿忘人民”。“重走穆青路”系列活动有利于新闻学子弘扬传承穆青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重走穆青路”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以“重走穆青路”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传播专业“2+X”育人平台的实践与探索》获2017年度“全省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优秀案例”社会实践类一等奖。作为“重走穆青路”主力军的穆青新闻实验班先后荣获“河南省文明班级”“河南省优秀班集体”等荣誉20多项。作为“重走穆青路”活动的重要成果展示载体,“勿忘人民”穆青事迹纪念展4年来接待30000多人次,400多批次参观者,是全体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重走穆青路”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广泛反响。新华社、人民网、中国青年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河南日报等媒体先后报道“重走穆青路”系列活动。重庆大学、暨南大学、中原工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等兄弟院校相继来郑州大学交流学习,携手“重走穆青路”。

历史无言,昭示着永恒的真理:那些把人民放在心上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14年来,“勿忘人民”的穆青精神,逐渐成为每个郑大人的情怀。时代在变化,信仰不会变,无数郑大人将会接过先辈们手中的信念之火,重新走上这条“穆青路”,胸怀人民,肩担道义,深耕万里。因为人民,郑大人和先辈们,精神上的对话将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