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修身立德作为廉洁从政的“压舱石”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无论是对个人的成长进步,还是对国家的长治久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立功和立言直以来都被人们尊崇为人生的“尸不朽”,而立德又排在第一位,它既是立身之本,也是成事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作为铸魂筑梦、教书育人的广大教育下作者,特别是教育战线的领导干部,更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自觉锤炼品德修为,在强教育、育新人的伟大实践中追求有高度、有境界、有品位的人生。

见贤思齐,培育正确的道德认知。正确的道德认知不是与生俱来、自然形成的,而是在积极的教育引导和良好的环境熏陶中养成的。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道德建设,甲一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号召共产党员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干人民的人”。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把共产主义道德作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要求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务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因此,我们应当自觉把学习当作改造思想、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既要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善干从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营养;又要学习先进典型,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身上感受道德风范,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错误思想的侵蚀,培育正确的道德认知。

自省慎独,强化自觉的道德养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古人讲:“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把自律看作做人、做事、做官的基础和根本。廉洁自律是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修身之本,也是党和人民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最起码的要求。古人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紧扣廉洁自律主题,提出“四个必须”“四个坚持”“四个自觉”的要求,强调自律,重在立德,为全体党
员和党员领导(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