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党员王华冰:
用生命的余温作最后一份贡献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郑州大学广大党员师生接受思想洗礼、坚定信仰信念,他们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犹如一面面旗帜,激励我们奋发有为、砥砺前行。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榜样影响身边人。让我们聆听榜样故事,感受榜样力量,让榜样之光照亮初心,奋力书写新时代的郑大篇章。
  她是百岁老共产党员,她曾跟随邓颖超同志,她将一生的光和热献给了党、献给了医学!她就是郑州大学王华冰老人!
  王华冰同志,女,中共党员,1918年3月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1937年9月参加工作,1939年4月经邓颖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山东、重庆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解放后曾担任中共纺织工业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共武汉钢铁公司机关委员会副书记、武汉钢铁公司医学院副院长、武汉钢铁学院党委副书记、郑州工学院党委副书记等职务,于1983年7月离休。王华冰同志离休后,依然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积极为学校发展建设建言献策、开展帮学工作,还关注国家和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热心教育事业,参与关心下一代协会的多项工作,并以特殊党费的形式,多次捐资助建家乡的教育事业。
  10月9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原郑州工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华冰同志与世长辞,享年101岁。子女遵其遗愿,将王华冰同志的遗体捐献给学校用于医学教学与科学研究。
  11日上午,王华冰老人的遗体捐赠仪式在郑州大学人体科学馆举行,她给党的最后一次贡献就是把遗体献给医学院,用于教学解剖,新华社、河南日报等媒体对王华冰老人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其人虽已去,千载有余情!
  “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余热就发个余光吧!即使我们没热了,没光了,死了,也要把遗体献出来。我曾在医院当过副院长,知道学生们难得在尸体旁上一次解剖课。所以,我们给党的最后一次贡献就是把遗体献给医学院,用于教学解剖。能为党、为社会主义再作一点贡献,千刀万剐也是愿意的。”这是郑州大学百岁老共产党员王华冰生前多次表明的心迹。
  10月11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原郑州工学院(2000年郑州工学院、河南医科大学、郑州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新的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华冰同志遗体捐献接收仪式在郑州大学人体科学馆举行。这是继其老伴、原河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武旋声之后的又一次遗体捐赠。
  这对老一辈革命伉俪毕生为人民服务,逝去后又为医学献身,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最庄严的承诺。
  王华冰老人1918年生于河南南阳,为反抗封建包办婚姻,她毅然决然地出走到开封,开启了独立自主的生活,后经邓颖超同志介绍入党。重庆六年地下斗争、远离领导、潜回家乡南阳三年孤军作战、被诬陷为“叛徒”……种种磨难,她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的热爱从未改变。
  1983年,作为院党委副书记的王华冰觉得自己年龄超过60岁了,应该把机会让给年轻人,便主动向上级递交了离职报告,并坚定地拒绝了领导让她升任党委书记的决定。
  一片冰心在玉壶。从事多年教育事业的王华冰,对下一代有着特殊的感情。早在1985年,她和老伴就把全部积蓄4万元捐赠给家乡办学育人,鼓励孩子们早日成才,用过硬的本领为国服务。她和丈夫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他们约定百年之后将遗体捐献给医学院,供教学和科研解剖。在给学生们讲授党课时,她常为年轻一代讲述中国共产党队伍里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先进事迹,同学们总是会被这位老人传奇的一生、坚定的信仰所吸引。她注重以德育人,春风化雨般滋润孩子们的心田,有学生叫她“王奶奶”。
  在王华冰的家里,书桌、木床的油漆大块剥落,一张竹凉席补了又补,除了一台电视机,几乎没有一件可称“高档”的家具。“钱这东西是购物的凭证,保持一般生活水平就行,多了没用。”王华冰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出了名的。韭菜刚上市,一块钱一斤,不买;六毛钱一斤,不买;两毛钱一斤,才买。她说:“营养价值是一样的。”她拒升工资、屡退奖金,始终保持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的无私品格。
  1981年建党60周年之际,她和老伴每人向党组织交了1万元党费,这在物质并不充裕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真是大义之举。别人问她:“有这个钱改善生活不好吗?总捐出去,图个啥?”她毫不犹豫地答道:“图个啥?只图对得起共产党员的称号!”
  作为学校领导干部,她两袖清风,从不使用特权便利自己及亲戚,等学校普及了液化气,她才同意安装;总是等到外出旅游和疗养的人报完名后,她才考虑自己……“王华冰同志是一个好样的女共产党员……得知你多年来的情况,特别是你和武同志经过的考验……”这是邓颖超同志1987年写给王华冰的饱含深情的书信。后来当邓颖超听说王华冰和她的丈夫几次将自己全家几十年积蓄下来的6万多元钱拿出来支持教育事业时,非常高兴,她说:“王华冰同志不愧为党培养几十年的老党员,多年不见,真想念她。”
  “一生奋战报国家,两番奠基促四化。三四十年集六万,捐资办学育春芽。献身医学表夙愿,死后何需用火化!偕老同心共勖勉,儿孙勠力振中华。”这是王华冰和老伴儿同赋的《离休述怀》,亦是他们把一切献给党的真实写照。
  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坚守初心、笃定信念,把多年来的积蓄作为党费上缴组织,为孩子捐资助学,离休后一直义务坚持为学生做革命传统教育报告,把遗体捐献用于医学教育事业———王华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范永传后世,熠熠生辉。
  这种“逝而不已,留爱人间”的奉献精神,不仅是生命的延续,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这种精神承继红色基因,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