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消费 我们在行动

早在两千多年前,圣贤孔子就曾论述: “奢而不孙,宁俭;与其不孙也,宁固”。即是说,在“奢侈”与“节俭”两者的抉择中,孔子倾向于“节俭”,或者说反对奢侈浮华的生活方式,主张节俭朴素的生活方式。坚持适度消费、理性消费观念,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这对引导我们大学生理性消费仍有着积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支付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作为当下热门的支付APP,支付宝推出了许多新花样,“蚂蚁森林”,“生活缴费”等功能获得了人们的一致好评,相比于其他功能,“蚂蚁花呗”却充满了争议。“蚂蚁花呗”是支付宝推出的一项由蚂蚁微贷提供给消费者的“这月买,下月还”的网购服务。这个超前消费的工具在大学生群体中发展迅速,在方便同学们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隐忧。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花呗呢?

大学生是当代社会的生力军,他们既是消费的主体之一,也是未来消费潮流的引导者。目前,“花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的超前消费理念似乎成了当下青年大学生的消费常态,而蚂蚁花呗则成为大学生“圆明天之梦”的首要选择。蚂蚁花呗发布的《年轻人消费报告》显示,中国近1.7亿90后中,超过4500万开通了花呗,平均每490后就有1个人在用花呗进行信用消费,近40%90后把花呗设为支付宝首选的支付方式,这种消费习惯的变化,在大学生身上尤为明显。步入大学后,由于不同地域间消费水平不同,经济开销变大属于正常现象,但有很多同学抵制诱惑能力薄弱,虚荣心强,不顾自己的家庭条件,追求高消费娱乐,蚂蚁花呗的出现,给大学生带来“先消费,后付款”的消费意识,让他们的潜在需求转化为了现实需求。大学生群体大多都是依靠于每个月固定可使用的资金,而蚂蚁花呗助长了大学生的进一步消费,对那些资金紧张,购买欲望强烈的同学来说花呗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人们使用花呗的行为并无好坏之分,关键理性消费,量入为出。花呗给人们带来的便利我们不能否认,但作为没有经济来源,抵制新鲜事物能力较弱的大学生来说,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对待花呗呢?在“消费与发展的经济形势下,这个问题值得所有人深思。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应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倡导一种正确的消费观,多开展宣传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的活动,努力构建节约型校园。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增强远离高消费的意识;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尽量避免情绪化购物,保持冷静,不盲目攀比,不贪图享乐,不追求奢侈消费,做到勤俭节约,理性消费,为校园风气的改善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