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曲”奏响思政育人好声音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学校以有深度的党建为关键点,凝聚党的领导核心力;以思想引领为着力点,强化思政教育温度;以特色抓手为切入点,深化思政育人的效度,唱响“凝心、引领、协奏”三部曲,奏响了思政育人好声音,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了良好基础。
高唱“凝心曲”,以深度党建奏响思政基础音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最根本的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发挥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校党委书记周志远说,学校以高度的使命担当抓党建、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凝聚起坚持党的领导、一心一意跟党走的忠心、信心和责任心,把党建优势转化成思政育人优势。
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切入,学校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坚持“一岗双责”,形成“一把手”抓全面负主要责任、分管领导抓分管负直接责任的领导机制和工作责任机制;将党风廉政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突出领导干部以上率下的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优化支部设置,改进覆盖效能。建成以校党委“党员之家”为中心,基层党委、党总支“党员之家”为支点的党组织活动和党员教育阵地;开展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试点工作,举办微型党课比赛,实施党建品牌培育工程,基层党组织成为了党联系和团结师生、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依托。
细唱“引领曲”,以思想涵养奏响育人和谐音
作为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加强思政课改革创新,实施“翻转课堂、慕课教学、一课多师”等思政课教学方式改革,使鲜活的理论、思想的魅力、信仰的味道都能讲透彻、讲鲜活,讲明白,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大学课堂的鲜亮底色。
建立国情国史体验馆,开展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组织 “弘扬长征精神、凝聚青春力量”“喜迎十九大、颂歌献给党”等爱国爱校合唱比赛,开展“我为中原出彩做贡献”等主题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唱响理想信念的青春之歌。
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学校围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等重大事件,深入开展爱国主题教育;以德育论坛、道德讲堂、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善行义举榜等为载体,广泛开展宣传学习教育,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校园风尚;“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等师德主题教育、教风学风提升年等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同唱“协奏曲”,以特色抓手奏响思政立体音
学校以“育人”为主线,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资源、力量和平台,从队伍建设、第二课堂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网络平台建设等方面系统设计,实现各项工作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切实做足做全育人文章,使立德树人更有效度。
注重第二课堂建设,探索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组织师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社会公益、科技服务等社会实践,师生在接触群众、了解社会中体验新时代的巨大变化、感悟新思想的实践伟力。
作为课堂的延伸和立德树人的实践,除“口述科院”外,学校创新性地开设了“双湖知苑“”双湖语轩“等,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数学文化节”“花卉文化讲堂”等以提高师生素养;开展“我们的节日”“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教育活动,提高传统文化育人的辐射力和渗透力。
借助“互联网+”技术,加强“红太阳”思政教育专题网站和微信、微博建设,主动融入师生新媒体“圈子”,运用师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政教育,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亲和力。配齐培强网络思政专职人员,提升队伍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思政工作的能力,推进网路思政建设,占领网络阵地。
新时代意味着新起点新要求,新时代呼唤新气象新作为。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履行好立德树人的职责,更好地把师生凝聚在党的周围,全面推进学校思政政治工作再上新台阶、展现新作为,为我国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