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榜样 坚定选择
我省“时代楷模”张玉滚平凡而伟大的光辉事迹被媒体播发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在我们校园内也被连连传颂,同为教师的我,在心里更是深深感动、由衷钦佩。回首1}年的教师生涯,对标榜样—“张玉滚”老师,让我更加坚定了当初的选择。
2005年12月的一天,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吹着,柳絮般的雪花纷纷地下着。我从郑州出发,原以为永城就在商丘,所以一大早就赶上郑州发往商丘的大巴车,结果到商丘站后才知道永城是下面的一个县城,随即又踏上商丘发永城的班车,那时候的班车不走高速,行驶在蜿蜒曲折的路上,一走就是三个小时,到永夏路口又换乘公交车去新城,下午四点才到现在的沱滨路上,那时候的沱滨路还没有硬化,全是土路,踏着泥泞的道路,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忍着饥肠辘辘的肚子走人学院大门,开始了人生当中第一次上讲台,试讲成功后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
每当回想起来这一幕就像是在昨天刚刚发生的,转眼间到学院已经13年了,这13年里我从一个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成长为能站上讲台的青年教师,褪去了青春的稚气,平添了几分成熟。
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前辈们就说,选择做一名人民教师,你就选择了清贫,而且你还得甘于清贫。
是的,教师的职业无疑是清贫的,就如张玉滚老师一样,1}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教师一线,守候在最贫穷的偏远山区,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他依然不放弃当初的梦想,硬生生把山路走成“通天大道”。前几天,我们高中和大学微信群里还在讨论价值观的间题,很多在教师岗位上的同学就说教师的职业是令人羡慕的,但是就是相对清贫,特别是在开放自由,物欲横流,躁动不安的现代社会里,尤其是在“双创”的大力号召下,很多教师不甘无奈的清贫,或者开始蠢蠢欲动。大眼望去,窗外变幻着扑朔迷离、灯红酒绿的现代风尚和潮流。经商、大款、高官、厚禄、股票、别墅、汽车、日益膨胀的高消费、日益扭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像是一只只充满诱惑的无形的大手,狠狠地撕扯老师们易动的心,疯狂地拨弄老师们教书育人的初
衷。于是有人改行了,去考公务员,坚定地去挤那一根“独木桥”,只为“人上人”的痴梦;有人跳槽了,一头扎进商海,去追寻迟到的那份幸福;有人炒股了,拿着一辈子的心血换来的钱,投身股市,只盼做第二个“巴菲特”;有人做高利贷投资了,拿着亲朋好友处借来的钱,只为那易得的高利
息;有人炒房了,拿着身家性命换来的钱,只盼再次步人久违的“房市”升温行列;有人借商潮来临之际,利用学生暗自拉起利益的关系网;剩下的人迷茫了,他们被跻跄的岁月和残酷的现实无情地磨去了最初的激情与信念。虽身在讲台,但心已去了远方,更有甚者认为,金钱薄待了我,我又为何不能薄待学生,薄待自己的事业。于是校园不再平静,讲台不再圣洁,岗位不再令人羡慕。
“我是山里人,知道山里的苦,看着自己教的学生一个个能走出大山,我就觉得值。”这是张玉滚老师一句朴实的话,也是他内心真实的写照。他用大山深处的坚守、默默无闻的付出谱写了一曲动人的赞歌,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引以为荣,坚定信守。
但是,无论是物质贫乏的过去,还是奢侈豪华的现在仍然有数不尽的老师们坚定着自己最初的信念,辛勤付出、无怨无悔,像春蚕、像蜡炬,用自己的青春、汗水甚者生命来捍卫这个神圣的职业。
我作为这个光荣集体中的一员,为了学院的发展也应该舍小家顾大家,不计个人得失,2008年,因工作突出抽调进人学院迎评促建办公室,负责社会评价方面的评建工作,期间儿子出生,只请假回老家2天,没有照顾做手术的爱人、没有抚育刚出生的儿子,毅然回到学校继续做评估工作,等评估结束回老家,儿子已经快1岁。初为人父,1年后才见到自己的儿子,这1年会是怎样一个漫长的过程,白天,有忙碌的评估工作可以抑制对亲情的思念,晚上,只能抱着打印出来的黑白照片缓缓睡去。当年评估结束因为工作突出、乐于奉献被评为“迎评促建工作先进个人”。之后积极参加了学院的就业评估、学院改制、升本的前期准备、就业指导课程的评估、品牌示范校的建设等,这些大的事件背后都有我辛勤付出、仟劳仟怨的忙
碌身影。
回忆这13年的教师生涯中,除了让我认识教师职业的辛苦清贫,更让我认识到,教师,可以让自己的事、并不清贫,那就是奉献,唯有奉献,让我们赢得尊重。我向倦怠的同行们说,老师们,同事们,无论是这个职业选择了你,还是你选择了这个职业,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老师”。
同舟共渡,尚需修行五百年。这个我们赖以生存又潜力无限的职业,让我们自己先为她致敬!我也坚信,生命的意义远不止于功利。滴水成海,短暂中孕育永}恒,平凡的职业有不甘平庸的我们。我更期待,秉承奉献的职业精神,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用汗水与智慧浇灌出灿烂的花朵。
选择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特别是永职—这个有着优良传统的大家庭中一员我无怨无悔,对标张玉滚老师,我更加坚定了当初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