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我才学报矿山

——记韩城矿业公司劳模赵武强

韩城矿工通讯推荐表2.png

 当梦想的笛声吹响的时候,他如一个旅者,背起自己的行囊,也扛起自己的信念,带着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坚定而充满自信地出发了。那一刻,是33年前的一个夏日;那一刻,他走出大学的校门,步入一座国有煤矿的大门。他叫赵武强,是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西安矿业学院采矿系毕业的大学生。

            相遇,找到支撑

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陕煤集团韩城矿业公司下峪口煤矿的赵武强,带着好奇,疑虑和一切未知,踏上了与煤矿的相遇之旅。当时的煤矿条件很差,收入很低,月工资不过几十元,通讯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就是找一个符合自己要求的对象都很困难。经人介绍,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有一天,女朋友说要来单位看一看,情理之中,他便满口答应了。约定在他工作的下峪口煤矿通风区大门口见面。可不巧,工作需要必须当天下井。干完井下的工作后,他来不及洗澡就匆匆奔向通风区大门口。见面后向女朋友打招呼,而女朋友左看右看认不得他。几遍自我介绍,女朋友还是不敢确认。眼前这个穿着工作服,满脸煤尘,加之出了汗,脸上煤印子一道一道的小伙子,让女朋友一时难以接受。赵武强连忙安慰到“等我洗完澡就一切恢复原貌了!”妻子现在每每谈起此事,总是深情地看着他,两人相视一笑,便都懂了。那笑意里满含了妻子对他的信任,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在下峪口矿的这8年,是他真正把从书本学到的最基础的知识用到实际工作中的8年,是真正认识、了解煤矿、做好要把自己的青春年华贡献给煤炭事业心里准备的8年!

    就这样,他与爱人相遇,与煤矿相遇,年轻气盛的他便有了奋斗的支撑。

          相识,适应环境

 当赵武强伫立在位于黄河岸边的下峪口煤矿时,他的心情是复杂的。原始的开采方式、粗放的管理模式、难以驯服的井下五大自然灾害,以及周围恶劣的环境;当时有这么一句流行语:下峪口的大风,从年头刮到年尾。面对此情此景,让他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面对矿区困情,采矿专业毕业的他暗暗下决心,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改变井下的开采方式。他从技术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而行。

 为了解决两地分居的问题,赵武强从下峪口矿调到了桑树坪矿。在桑树坪矿工作的七年间,他得到了组织上的大力培养和大胆使用,先后担任矿防突办副主任、通风科副科长、科长、通风区区长、通风副总等职务。

 那时的井下常常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多人伤亡。每一次事故的发生,都让他深刻认识到一通三防工作的重要性,从此,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攻克煤与瓦斯突出的课题上。

 他几乎每天下井工作,独立做着一件事,就是:桑树坪矿井下煤与瓦斯突出调查卡片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建档工作,为后期的研究和攻克难题奠定基础。在这一阶段,他独立完成了全矿瓦斯抽放设计工作;与重庆煤科院合作,在煤与瓦斯突出最严重的日子里,冒着生命危险进入井下一次次地收集相关数据,调查突出原因,开展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通过研究最终确定了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值,确定了防治突出的技术路线,为桑树坪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开启了研究和攻克之门。

  当问及他那时是怎么想的,赵武强淡淡一笑:没想别的,那时就是年青,总想多干活,这么多的难题,不解决怎么办?

        相知,角色转变

  2000年下半年,由于工作需要,他再次被调入矿务局通风处,担任主任工程师。这一年,他取得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

  角色转变,使他由一名制度的执行者变成了制度的制定者。他从全局的高度出发,将一通三防作为日常重点工作紧抓不懈。他积极投身到全局的井下灾害治理和管理工作中,进一步完善了煤与瓦斯突出卡片;参与一通三防”6项管理制度的编制;参与各项科技攻关活动,有6项科成果获得陕煤集团和矿务局的表彰。

 荣誉的获得,并没有止住赵武强探索和攻克井下生产技术难题的脚步。他认识到:翻过一座山,还会有另一座山出现在脚下。

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番时,组织上再次将他调回桑树坪矿,担任副矿长兼总工程师。经过一番调研,他清醒地看到: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与瓦斯突出愈加严重,矿井和工人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生产受到制约,井下掘进速度受阻,采掘接续失调。于是,他带领通风、地测和生产等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深入调查2号煤保护层的赋存状况,做出了开采2号煤保护层的生产布局调整的建议。虽然心里有了决心,也有了设计方案,但面临的是煤岩同采的难题;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向领导层作了详细汇报。没想到受到领导层的一致同意和高度评价。至此,桑树坪矿开始了生产布局大调整,踏上了2号煤保护层开采之路。随着这步棋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的问题,同时为桑树坪煤矿后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守,默默付出

   2007年下半年,赵武强再次被调到公司机关,担任生产部副部长、设计院院长,后任通风管理部部长,此后晋升为公司副总兼集团公司煤炭绿色安全高效开采工程研究中心韩城中心常务副主任、生产技术部部长。

  在这13年里,他每年给自己一个工作定位,制定和实施了新的计划,这个计划涉及通风、安全、生产和技术。在这13年里,公司及各矿对生产矿井瓦斯超限问题虽然采取了诸多措施,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此他常常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在这一时期,面对抽采钻孔达不到要求深度,他感到焦急和痛苦;面对瓦斯抽采浓度达不到要求,他感到无奈和急躁;面对企业产能一直徘徊在400万吨左右,他感到伤心和自谦;面对困境条件差、人员多、企业效益不佳和人才流失严重的现实,他从内心感到痛心和焦虑。

 在这段特殊时期内,他带领手下员工完善了公司一通三防”12项管理制度,组织通风系统员工认真学习,并执行到位。借鉴了淮南瓦斯治理经验,积极与重庆煤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立项目,搞研究,从而全面掌握了韩城矿区瓦斯涌出规律,实施了一系列瓦斯治理新方法,取得了多项瓦斯治理成果。这期间,建设了能满足抽采要求的瓦斯抽采系统,其抽采浓度逐年提高;编制了公司瓦斯抽采系统管理标准和瓦斯零超限考核办法。2015年公司实现瓦斯零超限目标。

 在这段时期内,他主持完善了公司科技管理体系,成立了公司采矿、瓦斯防治、矿山装备和防治水等四个研究所,建成了矿山工程试验室等三大实验室;完成了公司《科技成果应用奖励办法》和《科研项目考核管理办法》等。这期间,每年立项科研项目20多项,积极投身到研究行列,解决了瓦斯抽采浓度低、奥灰水易突水、瓦斯钻孔不深、象山矿井煤质差、发热量低和支护成本高等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机构体系的完善,试验设施的齐备,为广大科技人员施展才华搭建了平台,使公司科研工作走上了正轨,也有了质的飞跃。

 在这段时期内,他与部室人员合作,完成了各类巷道支护图册的制定,建立了科学的支护体系;进行了沿空留巷巷旁支护研究,取得圆满成功;进行了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其支护成本由原来的1.2万元降至0.45万元。目前正在进行着沿空留巷采空区封闭试验,成功后积极推广应用。

  由于受煤炭市场寒冬期的影响,2016年,公司各矿井采掘出现失衡。为了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公司决定进行生产布局调整。为了使这一宏伟计划实施到位,他牵头编制了公司生产布局调整规划蓝图,这个规划包括了对灾害的超前治理、抽、掘、采接续平衡、设备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等等。在降本增效问题上,对巷道支护进行了详细预算,按其预算进行材料采购;加大了回收复用和修旧利废力度;依据井下实际,适当缩小巷道断面和优化支护方案。2017年和2018年,生产材料费用节约达一千万元。

 33年间,赵武强的科技成果可谓硕果累累。他先后参与各种级别的科研项目达40多项,其中一项荣获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一等奖;荣获省级科学技术成果奖一项,获得集团科技成果奖3项,发表高价值论文9篇。已被国家聘任为第四届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瓦斯防治及设备技术委员会委员。 (李洋 薛丽丽)

(载2019320日韩城矿工报)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