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个发展” 办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
2019年,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在独立学院中表现“抢眼”。学校面向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录取本、专科新生7000余人,本科生源质量居省内同类院校首位。在省内普通本科理科录取最低分超出本科二批省控线50分,文科最低分超出本科二批省控线26分。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录取最低分超出二本省控线88分。
近几年来,我校招生录取形势一直“火爆”。2015年,在半数同批院校第一志愿不足计划数的情况下,我校文、理科第一志愿报考率均在120%以上;2016年,学校处于本科三批,却招收二本线以上考生近千人;2017年,河南本科二批、三批合并,我校理科最低录取线高居省内同类院校榜首;2018年,学校本科批次理科新生分数线继续领跑省内同类院校。
学校为什么能连年取得骄人的招生成绩?
院长胡仕坤认为,学校秉承“全面适应社会需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培育医学英才”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建设地方性、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的健康服务大学”的发展目标,坚持“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战略,办学实力不断增强,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吸引了省内外大批优秀学子报考。
坚持内涵发展 打造高质量教学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学校始终遵循办学基本规律,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学校瞄准“大健康教育”方向,聚焦以现代医疗服务为核心,现代医疗装备与技术、生物医药、养老与康复、现代健康与医疗管理为两翼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五大专业集群建设。按照“合作一个单位,建设一个集群,打造一个模式,创造一个品牌”的思路,学校的专业建设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目前,我校的临床医学、护理学、眼视光学、康复治疗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7个专业获批为河南省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品牌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眼视光学等4个专业获批为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护理学专业获批为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与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护理实训中心获批河南省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牢牢把握产教融合,与产业、行业无缝对接。目前学校已经建成3.5万㎡生物与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5000㎡国际护理实践教学中心、2万㎡医学工程实训大楼;建成口腔医学技术和假肢矫形工程2个生产性教学工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7800万元;有2500㎡医养康护综合实训中心,2000㎡眼健康智慧学习中心,500㎡生物发酵工程中心;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合作共建2000㎡干细胞中心和科研创新中心。
学校专任教师中副高占比43%,硕士及以上占比78%,外聘高校和行业、企业专家共210人,“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学校还引进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李明文教授、美国南加州大学应其龙教授、韩国新丘大学崔锡淳和文秀教授来校开展教学和研究。
学校教学突出实践和应用,开展了“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的“三早”教学改革试验,建立起“课间见习、暑期见习、临床实习”的全过程实践教学模式,126个省内外实践教学基地,15家全过程教学基地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方面得到“双保障”。
坚持转型发展 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2014年2月,国务院作出“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2015年,教育部提出“地方高校要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
在国家深化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学校用产教融合的模式改造升级传统教育,培养行业应用型人才。2014年底,学校全票通过获准加入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为全国第一所加入该联盟的医学类独立学院。学校先后与东软集团、凯普生物、安图生物、美康生物等十余家大型企业开展合作,推动校企合作向产教融合转变;成立3个行业学院、8个订单班,开发10本共建教材,不断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技术创新转化应用力度,发挥高校在传统医疗行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智库”和优质人力资源供给作用。
产教融合不仅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还带动育人质量的全面提升,学校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好评。国内最大的医疗耗材供应商驼人集团负责人表示:“三全学院的产教融合模式非常成功,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能力强、工作效率高,到用人单位适应岗位快,比一般毕业生优秀很多。我们非常欢迎这样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坚持特色发展 开创全人教育新模式
我校特色发展的显著标志是“双院制”教育。2014年,学校高瞻远瞩,强化通识教育,开始推行“书院+院系”的全新育人模式,成为河南省第一所实施“双院制”教育的高校,在全国民办高校中处于前列。
2014年7月,学校成立仁智、羲和、精诚、崇德、德馨五所书院。书院以学生功能区为载体,以导师工作为核心,构建了便捷温馨的生活服务体系、教师主导的学业辅导体系、独具特色的学生素质培养体系和以学生为本的民主管理体系,书院成为联系师生最紧密的纽带,成为促进学生人格养成与个性培养的重要平台。
构建“五育并举”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学校2016年出台了通识教育实施方案,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从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出发,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构建了“家国情怀与价值理想、世界文化与历史传承、科学素养与批判思维、人文修养与生命关怀、创新创业与职业规划、身心健康与团队协作、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7大课程模块,形成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同向发展的新格局。
实施辅导员等级化管理考核体系。学校自2017年开始推行辅导员等级化管理模式,将辅导员职业等级设置为六个等级,制定了不同等级辅导员队伍考核办法,建立起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畅通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差异化发展。其中一级、二级辅导员为专家型辅导员,三级、四级辅导员为研究型辅导员,五级、六级辅导员为执行型辅导员,专家型辅导员享受学校校级领导同等薪酬待遇,大大增强了辅导员的工作价值感和成就感。
经过五年发展,各书院已逐步形成不同的育人特色。精诚书院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为重点,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崇德书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打造了“爱我中华”和“我们的节日”两大品牌实践课程;仁智书院结合医学审美和教育审美两个方向,开展“花开五月”艺术体验月等特色实践课程;德馨书院打造了现代化、多层次、复合功能的特色功能区域,并形成了“医德文化节”、“陋室文化节”等特色活动;羲和书院通过“思邈论方讲坛”、科研创新设计大赛等品牌活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思辨、沟通、创新、实践、协作等能力。2019年,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第六个书院——智行书院正式建立,立足于新工科、新医科融合建设,坚持培养“医工融合、医理融合、医管融合”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学院党委书记杨捷认为,书院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个重要载体,是落实“三全育人”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学校通过双院制建设一个体系化、制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形成一个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学生的新的评价体系,成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指引。
三全学院根植中原沃土,勇立时代潮头,在教育改革中逐渐走出自己的“康庄大道”。在校学生除在省市、全国的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佳绩外,在体育、艺术、创新创业等多种竞赛中也屡屡夺冠。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大批学生进入国内重点医院、企事业单位工作,并快速成为业务骨干;少数学生依托所学专业进行创业,短短几年公司资产已累计数百万。未来几年,学校将抢抓新机遇,在创新中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大健康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年9月初,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从学科门类排名、教师创新能力、毕业生就业质量等方面考量,发布了2019中国独立学院综合实力排行榜。在全国有255所独立学院中,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成绩骄人,位居全国医药类独立学院第一名,全国独立学院综合实力50强,河南省独立学院综合实力第一名。这是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恰当注解。(陈宏 王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