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抉择爱无疆,大爱无畏铸师魂

     当生死一线之隔,她用柔弱筑起了刚毅的盾墙;当危机千钧一发,她用血肉身躯竖起安全的屏障;当危险从天而降,她把生命留给了祖国的希望;“有车,快走开!”这是李芳老师留下的最后牵挂,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师爱无疆;在平凡的岗位上用爱浇筑数十载,她用热血迸发“责任”之光芒。

     我们的好老师走了,留下了一个师者高尚的师德和尊严,我们的最美教师走了,这突如其来的悲伤痛惜让我们更加深刻感受普通而伟大的职责与爱戴。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李芳老师就是这样的好老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广大教师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的重大贡献给予的高度评价,对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寄予了殷切希望,也极大地鼓舞和激励着我,作为一名普通而又光荣的人民教师,只有严以修身,风清气正,不忘初心,立德树人,才能担当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使命。

一、严以修身,立德树人。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要想“做好引路人”,必须“塑造师德魂”,那就是把爱党、爱祖国的行动与祖国的繁荣昌盛同连心,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因为只有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繁荣、祥和、安康的祖国母亲的怀抱里,才使我们有底气、有力量,才有健康幸福感,才有民族自信、教育自信;拥有强大祖国这一后盾,也促使我们必须严以修身,风清气正,才能担当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历史重任。

严以修身,那就是要有对党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对教书育人的执着与坚守,对淡泊名利的定力与弘扬,对默默奉献的重塑和锤炼;立德树人,那就是要有至高无上的道德和情操,要有坚定顽强的理想和信念,要有不忘初心,用一生来践行跟党走的行动与追求,永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永做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担当时代重任,为党、国家和人民培养一批又一批建设强大祖国的优秀人才和历史接班人。

二、风清气正,仁爱育人。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出自《国语》),习总书记的引经据典,又一次给我们指明新形势下仁爱与正气的内涵,做善事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善事,从事教育事业这一历史善事,就像登山步步不易,要永远用仁爱培育仁爱、用仁爱激发仁爱、用仁爱传播仁爱、用仁爱完善仁爱;做永远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做好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做永远有一身正气爱心如注的好老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珍惜人民教师这一无上光荣的威望与称号。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一个人一生遇到好老师,这是一个人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这是这个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拥有源源不断的好老师,这是这个民族发展的根本依靠、未来依托。李芳老师就是我们千千万万个优秀教师代表,习总书记对当代教育事业和教师队伍,提出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是天经地义的,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民族负责。今天,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对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面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教师自身锤炼的高度、韧度和强度。

三、锤炼技能,励志育人。

“青出于蓝而胜于”,祖国的繁荣与昌盛,离不开英雄辈出和大师荟萃的一代代建设者们默默奉献和辛勤耕耘,这一只只强大的建设队伍,又都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知识传承和技能接力密不可分。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拓宽教师文化视野,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石;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宏大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让广大教师更好担当起神圣职责使命,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今天,我们拥有了1600多万有高尚道德、扎实学识的教师队伍,这是一支了不起的力量。“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师魂。”“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做好教育工作,就要严以修身,一身正气;就要扎根时代,自我革命;就要刀刃向内,自我疗伤;就要呕心沥血,励志育人;就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四、博学笃行,知行合一。

习总书记引用“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清?袁枚《续诗品?尚识》),意思是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是发力的,才华好比箭头,是刺穿的,有了弓,有了箭,再依靠厚实的见识做引领,这样才能够一举中的,射中目标。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学之”(《礼记?中庸》),是儒家先贤做学问的方法论,告诉我们不仅要海纳百川、博采众长,不耻下问、谨慎思考,清楚分辨、掩卷长思,明辨是非,更要忠诚践行,学问结合,学思结合,学行结合,学习结合;“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先知后行,知行相须。

总之,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李芳式的好老师,就要严以修身,立德树人;风清气正,仁爱育人;锤炼技能,励志育人;博学笃行,知行合一。紧跟时代发展,就要“把牢定盘星,锤炼金刚钻,守护传家宝”,鉴定理想信念,心思如一,心无旁骛;一定要砥砺前行、埋头苦干,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确保学校始终成为党领导的坚强阵地,成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成长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