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 “三句话”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符号,它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模糊,相反,在时光的淬炼中,会变得愈发清晰而深刻,内化为家庭特有的气质。家风也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塑造着我们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好的家风更是对子女一生最丰厚的馈赠。中国人一向重视“家庭”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所以,素有“天下之本在家”之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他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 ‘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他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
我的父亲是一个平凡的人,虽无气宇轩昂之貌,也无能言善辩之才,但他质朴的“三句话”却成为我们这个家的能量载体和精神符号。记得小时候,每当我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心爱的玩具被他们抢了去,或者遇到了不公平的事情,哭着回家向父亲和母亲诉说,父亲每次只说一句:“吃亏人常在。”好像一个人受了欺负,忍忍便过去了。父亲的这句话似乎也在暗示着我,人这辈子肯定要吃不少亏,才能长大。事实也的确如此,从我记事起,大大小小的亏真的吃了不少,小时候我会很沮丧,也会对父亲心生不满,心里总有一个大大的疑问“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好好的人为什么要“吃亏”?为什么吃亏的人总是我?长大后,看的书多了、经历的事情多了,逐渐对“吃亏人常在”的道理理解的更加透彻。这种沮丧渐渐变成了喜悦感,做一个被别人辜负的人比做一个去辜负别人的人要幸福的多。实际上,“吃亏人常在”提倡的是人与人之间要宽容、谦让、尊重,作为一种家风,是对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学会宽容是生命中的能力,因为它像天空一样,不会永远纯净透明,晴空万里时,它会让你喜乐;乌云密布时,它也会使你刚强。“吃亏人常在”与其说是一句俗语,不如说是一种格局、一种境界。懂得吃亏、方显胸襟,懂得退让、方显大气,懂得包容、方显大度。你失去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这就是“吃亏人常在”的处世哲学,也是至今我们全家为人处事的不变准则。
如果说“吃亏人常在”是吃亏,那“别人给你一桶水,你要还别人一桶油”。这算不算吃大亏呢?这是父亲常说的第二句话。当时我也不懂,觉得他这样的作派甚至有些木讷,但在父亲知天命那年我终于彻悟了这句话背后饱含的深意——学会感恩。其实,在我的心里特别佩服父母这代人,总觉得他们无所不能,年轻时候吃了很多苦,没有优越的条件,没有富裕的生活,是他们一次次的打拼、失败、再打拼……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还记得父亲50岁那年,由于生意上的失败导致我们家遇到了很大的变故,生活一下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心里的落差可想而知。母亲终日愁眉不展,正在上大学的我每天也心情低落。但父亲却始终微笑着安慰我和母亲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永远记得2001年那个寒冬,父亲带着2500元离开了家,开始了他人生中又一次新的征程,临走前又重复了他多年来的“三句话”,并叮嘱我好好学习,照顾好母亲。多年后,谈及当时的情景,伯父说的一番话让我彻底明白了为什么父亲能够在年过半百之时东山再起,除了他个人的能力、吃苦耐劳的品质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冥冥之中一切都有定数,这个定数就是父亲始终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伯父告诉我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父亲毫无保留地帮助了他,帮他渡过了难关,并且毫无怨言,还告诉我,很多帮助过父亲的人,当时可能只是举手之劳,但父亲却都记在心里,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不遗余力的帮助他们,自然而然在父亲遇到困难时候也会有很多无形的力量帮他渡过难关。细细想来,其实这些年何止这些,父亲身边的朋友亲人们,只要需要帮助,他都施以援手。所以,有时看似生活给你关上了一扇门,殊不知它也默默地为你打开了一扇窗。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有所获得。现在,当别人给我一桶水时,我已经学会了发自内心地去还他一桶油。因为人生总有太多的感动荡漾在人与人之间,有时候,帮助别人你可能会获得快乐;有时候,得到别人的帮助你也会感到快乐。帮助别人,成就了你精神上的满足;陷入困境得到援助,是重获新生的快乐。与不同的人交往,你的角色也产生转换,人生没有那么多复杂的生存之道,学会感恩每一个真心对自己好的人就已足够。
如果说父亲的前两句话是在疑惑中体会的,那父亲教我的第三句,则是需要在泪水中领悟的。那年,当我遇到自认为人生中难以逾越的困难痛哭流涕的时候,父亲紧紧握着我的手,眼中泛着泪光对我说:“再难的路也要咬紧牙往前走。”成长中的我也在一次次流泪中领悟了他的第三句话——学会坚强。的确,只有回不了的过去,没有到不了的明天。今天再大的事,明天也会变成小事,日子久了就变成了故事。正如 《傅雷家书》 里的一句话:“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这是傅雷先生写给他儿子的第一则家信中让我最有感触的话。一生中总会有困难,但面对困难我们要学会坚强。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一条荆棘路,对血肉模糊的伤口来说,坚强就是最好的良药。我们要有“生活以痛相吻,我回报以歌”的乐观态度,更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精神去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和困难。如今而立之年的我,再回过头看当年的自己,感谢那些曾经经历的磨难,也真切体会到了“你所有走过的荆棘,都会盛开成你以后道路上的花”这句话真正的含义。坚强,是一种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品质,是一种被人误解还据理力争的勇气,是一种家徒四壁但悠然自得的闲情。坚强是对灾难的轻视,对未来的希望;坚强是泪水中的微笑,是爱和痛的花朵;坚强是不屈不挠的抗争,前仆后继的勇气;坚强是自我的坚持,尊严的捍卫。学会坚强,做一个对生活充满自信的人,左手记忆,右手年华。始终对未来充满希望,拥有能够拥有的,珍惜应该珍惜的。相信回眸处,总会有一盏灯,照亮你前行的脚步;总会有一缕阳光,给你温暖;总会有一张笑脸,为你绽放。
古人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父母对子女最深沉的爱,就是以清白的家风涵育向上的气质,以质朴的家风培养刚建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12日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讲道:“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我的父亲用最朴实的三句话,指引着我成长的方向,而如今为人母的我,又用同样的话语教育着我的女儿,在她稚嫩的脸上仿佛看到当初父亲教育我时的模样。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越发感觉能为父母做的事情太少了,岁月无情连我的眼角都悄然爬上了皱纹,他们又怎会不老?这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唯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指向分离的。我相信无论何时父亲教我的三句话都会让我和我的孩子受益终身,是他教我学会了包容、感恩和坚强,也是他让我懂得了生而为人,应该以怎样的风骨,行走在这美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