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自行车的故事
家家都是一本故事集,要说我家的故事集,首先想到的就是自行车的故事,这故事还得从我老爸的老自行车说起……
老爸的自行车,是辆公车。 至于公家哪一年分配给老爸的?什么牌子?都已无从查起,只记得它是绿色的加重 28 车,不是邮政绿,是灰绿。 反正,打记事起,爸爸就骑着它,我就坐着它,在邻家孩子们羡慕的眼神中风驰电掣。 那个年代有辆自行车不亚于今天有辆小轿车,坐在车上是相当威风的。先是坐前面的横梁,后是后座,再后是车座。在坐车座之前,还经历了踩着脚蹬滑行、套小梁跨大梁三部曲,当然现在的年轻人是不可能明白我们六零后的“学车三部曲”的。
那个年代,没有儿童自行车,孩子学骑车都是用大人的加重自行车。 我是六七岁开始独自学车的,摔没摔过,已记不得了。 只记得是在我家附近的老公园的广场上,广场的路面没有硬化,不怕摔。小盆友们还是很羡慕我学车的方便。 因为他们要不是家里没有车,要不就是家里大人怕摔坏了车、心疼不让学。 别奇怪,那个年代,大人们真的是心疼摔车,不心疼摔孩子。 没办法,那时一个家,自行车一般只有一辆,但孩子却有好几个。 再说了,工资低,买自行车就是置办大件,是要节省好几年才能凑够钱的,尤其是买车不仅要钱,还要“分”,分就更不容易凑了。 而且,车摔坏了,还得修,还得花钱。 于是,想学车的小盆友就紧着巴结我,好塔我的顺风车。 于是老爸的老自行车,每到星期天,就最辛苦。
改革开放后,人们逐渐富裕了,物资也丰富起来了,自行车的款式也改良了,连漂亮的 26 女式车也出现了,但爸爸还是骑着他的老自行车。 而我也从少不暗世事的小女孩儿长成了爱美的小少女,开始了初中的学习。 也许出于安全考虑,整个初中,爸爸都没有给我买自行车,而当时已经有不少和我一样距离学校远近的同学都有了自行车。 嫌弃爸爸的老自行车,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别说自己骑了,就是爸爸带我,我也找理由拒绝,嫌它丢面子,甚至连它的绿颜色也嫌弃上了。 常想如果是个黑色也好些呀,起码不那么扎眼。 初中三年,都是走着上学,决不搭爸爸的顺风车,所幸遇到一位同一个方向的好同学,她有车,放学后可以载我一大截,以至于不是太辛苦。 现在每每想起这些,觉得小时候虚荣的真够可以的,也真好笑! 同时心里对我的发小闺蜜还是满满的感激!
现在,爸爸已走了快三十年了,老自行车更是仅剩下一抹。远地、暖暖地绿色了……
这是我和我老爸的老自行车的故事,接下来再来看看我家刺猬(我女儿)和先生两人与自行车的故事吧。
刺猬是九零后,从小到大,可是没少了座驾,而且是清一水的“好孩子”。 不会坐的时候用的是小推车,会坐了是拐棍儿车,会站了是学步车,会走了是三轮小童车,再后就是两大两小四个轮的大童自行车,最后是两个轮的小自行车。 但是,刺猬只会在自家住的院子里逞能、猖狂,从未真正骑车上过马路,因为没有需要。 幼儿园,在自己家的楼前上。 小学有校车接送,而且家里也买了私车,连上课外辅导班也用不着自己骑车去。 初中、高中又一路在学校旁边租房子住,更是用不上自行车。
刺猬高二时,先生专门给我买了辆陪读保姆车,在考虑车外观时,想的不是适合我,而是时尚,丝毫不隐瞒向他家宝贝刺猬献媚之意。 那意思很明确,我的陪读保姆车,一年后就是他家刺猬的试驾车。 是啊,现在的孩子多是高考一结束,就去练车考驾照了。 自行车对于他们就是一个大玩具,估计很难作为真正意义的交通工具了,顶多也只是临时代代步,或者当个健身工具罢了。
小的时候,奶奶常说我是福壳壳里长大的孩子。 其实,单看用过的座驾,我的福壳壳和刺猬的福壳壳真得是无法同日而语,而我家先生的福壳壳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先生上了大学还不会骑自行车,是真不会。 没听他说过具体原因,但看他的“福壳壳”就知道,上大学前他根本就不可能会骑自行车。
先生是六零后,出生在渠首,但那里并不是他的祖籍。 婆婆是山东高密单家的三小姐,至于是不是莫言笔下那个《红高粱》里的单家,也不好考证了,婆婆已痴呆,姨妈们多已仙逝,且分散在天南海北。 不过,家有大宅院以及高门楼、大牌坊,我倒是听婆婆亲口说过多次。 婆婆从小在青岛和北京求学,大学毕业后和右派丈夫一起从北京分配到郑州工作,后又从郑州下放到淅川县。 先生四五岁时,婆婆在丹江库区的一所小学接受改造,此时的爷爷已被遣送原籍张家口改造。 婆婆一人带两个儿子上班,先生无人看护,就随着哥哥在婆婆所在的小学开始了读书生涯。 后来婆婆又到镇中学教书,先生就一路随着婆婆直至读完高中上大学。 在那个年代,那种境况下成长起来的先生,不会骑自行车,太正常了。 先生大概是在研究生毕业工作后,才学会了骑自行车,并且是自己给自己买的自行车。
我和先生结婚二十余年,似乎没有坐过他的自行车,他带不稳。 早年我们一起骑车上街,都是他在前面疯跑,我在后面狂追,他不会骑慢车。 我们都知道,自行车骑快容易,骑慢难。 所以,时至今日,先生开车的水平比我高,但骑车的水平还是远远的不如我。
这就是我家自行车的故事,从中您是否可以看出点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