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灯盏 向阳而生
上初中时听过一首歌:“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我总是喜欢轻轻地哼唱,从那时开始,我便有了“长大以后当老师”的念头,高考志愿时也很自然选择了师范类专业。
大学期间上教育学课,学到一个教育的定义:“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天真地认为,老师是世界上最浪漫的职业。2004年毕业,第一次以数信学院教师的身份走进教室时,我意识到,这个看似浪漫的事业,比想象中难得多……
站在三尺讲台上,看着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恨不能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自己明白”和“让学生们明白”完全是两件事。慢慢地,我发现了问题:备课不够充分、教学不够生动、对学生接受的程度不够了解等等。在我茫然时遇到了郝勤道——数信学院一位退休返聘的老教师。当我把困惑告诉他以后,郝老师把自己的教案借给我看。那是一本比教材厚很多的教案,纸边已经泛黄,散发着岁月的味道。当我翻开它,映入眼帘的是工整的字体,从引入到讲解、习题、总结,都有详细的过程,课后记录着学生们的问题及反馈,每一页的右边还有一些对重难点的批注。我注意到,有些批注根本不是教材课本上的,从字迹的颜色上看,或旧或新,郝老师说最新的是他前几天备课时候刚批注的。他还说,每次备课或查阅相关内容的参考书籍后,都会有新的感悟想分享给学生。
在郝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重新备课,一节课五十分钟的内容往往需要准备三四个小时。而这只是第一个环节,要想上好一节课,还需要掌握课堂节奏的掌控,课堂气氛的调节,学生情绪的关注等诸多技能。我开始去听郝老师和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去学习课堂教学设计。我越来越忙碌,越来越累……一个学期后,我发现学生们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我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鼓励和认可。我越来越快乐,越来越有干劲儿……一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了“感动中国”获奖人物徐本禹,一个在大山深处孤身支教的大学生。我细细品读他的获奖词:“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他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那一刻,我终于懂了,我读懂了郝老师双眼中的点点微光,那是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我开始爱上这个职业了,热爱可以抵消千辛万苦。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们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师德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讲在嘴上的豪言壮语,而是平凡!当你踏着上课的铃声,衣着整洁、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教室门口的时候;当你在课堂上用严厉的目光制止学生违纪行为的时候;当你在学生困惑不解之际,与他们畅谈人生与理想的时候;当你在学生遇到困难,伸出慷慨之手的时候……你就拥有了师德。师德就像一阵轻风,你看不到却感受得到;又似一缕阳光,你摸不到却体会得到。
在知识的海洋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可是我相信每一位教师的心头都有一盏明灯,它必定指引着我们勇往无前,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