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如愿 桥耀中华

       推荐表:言论盛世曹雪.jpg

      

10月1日上午,同一时刻,同一画面,同一首歌,同一情感,同一记忆,把14亿中国人如同“石榴籽”一样,紧紧凝聚在一起。

  梦想曾那么遥不可及,梦想又是如此触手可及。

  70年前,开国大典上,参与阅兵的飞行编队一共只有17架飞机。周恩来总理说:飞机不够,我们就飞两遍。

  70年弹指一挥间,新时代的中国,早已山河无恙、国富兵强,我们的飞机再也不用飞“第二遍”。

  62年前,毛泽东主席到武汉长江大桥工地视察,对大桥的建设十分满意,并对时任中铁大桥局局长彭敏说:“将来长江上修上二十座、三十座桥,黄河上修上几十座,到处能走。”同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到1995年时,长江干流上的大桥也不过8座。但如今,长江上仅中下游段,各类已建和在建的桥梁就已达130余座。

  除了长江,中国桥梁在高山深谷、岛屿海峡,也在不断刷新世界桥梁建设纪录:世界第一高桥、世界第一长桥、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悬索桥……不断涌现,不停跨越,书写了当代中国桥梁向“大跨、轻型、高强”飞速发展的历史。

放缓播放速度,拉近镜头,重温70周年国庆大阅兵,来自祖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的彩车成为本次活动中的一大亮点。

一辆辆彩车里,一幅幅高耸入云、长虹飞架的多彩画面,也同时展现在天安门广场之上——西藏彩车里的青藏铁路拉萨河大桥、重庆彩车里的朝天门长江大桥、浙江彩车里的西湖桥、福建与河南彩车里的彩虹桥、 湖北彩车里的长江斜拉桥、贵州彩车里的高铁斜拉桥、云南彩车里的金色路桥、广东和澳门彩车里的港珠澳大桥……重庆成了桥城,武汉形成完整的桥梁产业链,成为“建桥之都”,广东因为桥梁的建设,联通了港珠澳,成就了大湾区。全国的最高桥梁排名前20名中,贵州就占了14座。

这一座座大桥,在电视里虽是一闪而过,但却成为一方志书中一篇浓墨重彩的章节,早已成为一方区域的精神丰碑、一方游子的乡愁记忆和一方水土的文化象征。

一座座大桥,镌刻着从技不如人、受制于人到矢志创新、自立自强、直至引领世界的历程,为建设“交通强国”贡献着飞虹力量,为人们奋进新时代注入红桥精神。

为了这一座座大桥,一代又一代中国建桥人苦干实干,久久为功,撑起下一个又一个中国跨度,在本没有路的地方,勇敢探出一条新路;在历史赋予的考题前,留下荡气回肠的答卷。

为了这一座座大桥,成千上万的中国建桥人实践和传承着先人宏大的梦想,无论是莽莽高原、蔚蓝大海,还是冰天雪地,他们用脚步丈量大地和时光,用无悔青春参与并见证了中国桥梁科技创新的高速发展,也时刻维护着“中国桥”这一国家品牌的行稳致远。

作为中国建桥人——回顾来路,我们告慰先烈:这盛世,如您所愿!展望未来,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脚步,我们初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