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其本 创新发展——当代青年对文化的应持态度

不失其本 创新发展——当代青年对文化的应持态度

发表时间:2019-4-11  已访问次数:8


---------------------- 孟蛟 ----------------------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仅体现在日常语文学习中的诸子百家、诗文经赋;也不单单是古代服饰、古韵表现;还蕴含着自强不息、坚韧刚毅的精神品质;也注重人的价值,尊重人、服务人。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政治思想,也促进着经济的发展,更孕涵了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所以,在日常的学习中,青年应注重理解古诗词、古服饰、用心感受古文化中蕴含的更为深层的含义。化书本知识为日常行为。将文化自信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研读优秀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与经验,养浩然正气,塑高尚品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要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而当下,青年学生并没有将古诗词、先秦诸子等文学经典和文化思想细细揣摩,大部分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获取更深层的教义。可能大多数学生会感觉古文是枯燥无聊的,从古代文化中学习思想也并不容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多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将文化休闲、轻松化的行列中去。但在这样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去思考这样的方式是否改变初衷,是否会将文化追求的本心遗忘。
      近些年,将古诗词谱曲传唱成为潮流,无论是视频网站还是综艺节目,多数古诗词都被赋予了现代时尚。但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年对于古诗词的内涵又真正了解多少呢?这样的情境下,其所接触的只是别人给予的理解。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经典永流传》节目中,有一位美国来的姑娘克丽丝叮,令人印象深刻。她将一首原创歌曲送给中国最浪漫的男人——庄子。一位外国友人研读中国古典文学,最终取得博士学位,感悟文化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感受,这是值得我们当代中国大学生去思考的和学习的。
      在日常学习中,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有众多的途径可以去获取文化、了解知识。同样,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我们面对着多种多样、良莠不齐的信息,更应有分辨是非、善于思考的能力,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应有辩证的学习态度。我们也需要带着包容的眼光去看待、学习世界文化。在继承我国的优良文化的同时,也应学习、吸收西方优秀的文化,不失其本,创新发展,将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相结合、相统一。充分发挥青年一代在新时代发展中的主力军角色,共赴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