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站:雁过留声不思归》
衡阳站是京广线、衡柳线、湘桂线、怀衡线、吉衡线五线相连的枢纽站。它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见证了衡阳铁路人艰苦奋斗的历史。衡阳站站房1934年建成,1936年投入使用,至今已走过83年。
改造环境设施
步入衡阳站,会发现这里的广场栏杆、候车室都很干净,地面看不到垃圾。旅客走到验票处,经过人脸识别便可过闸机。
衡阳站站长温建荣说:“以前,衡阳站存在治安不好、候车进站时间长等现象。经过大力整治,衡阳站发生了巨变。”
1982年,衡阳站站台从2个扩充为4个。2018年,衡阳站升级改造。楼梯改成电梯,站场翻新,服务设备更新,候车室和购票处也增多了。
“以前站厅很拥挤,现在都是提前组织旅客排队,有序进站。以前我们只能搬来冰块降温,现在有空调,冬暖夏凉。人防、物防、技防一体化,实现了科技保安全。”该站客运车间党总支书记王晓兰说。
完善服务质量
“雁过留声不思归”是衡阳站打造“雁之情”服务品牌的成果。
8月23日11时,“雁之情”服务队成员刘翔接到旅客求助电话后,立即帮旅客拿行李,护送旅客进站乘车。“以前,只要把旅客准时送上车就行。现在,我们是主动服务,主动观察旅客的需要。”刘翔说。
刘翔的妻子江璐也是衡阳站客运员,两人在工作中认识。“刚开始,我是租房住,很少做饭。刘翔作为我师傅,不仅教我怎么为旅客服务,还会送饭给我。”江璐说,衡阳站见证了他们的爱情。
截至目前,“雁之情”已服务重点旅客5万多人,收到的表扬信和锦旗数不胜数。2014年,衡阳站获得“全国交通运输文化建设品牌单位”荣誉。
礼赞艰苦奋斗
衡阳是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发源地,见证了铁路人的艰苦奋斗。
衡阳站建成后,粤汉铁路全线通车。但是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就爆发卢沟桥事变。1938年,日军进攻武汉、广州,多次空袭粤汉铁路。
衡阳站站房受到两枚炸弹袭击。一枚炸弹投在老主楼的南端,炸坏了三楼的一角。另一枚炸弹落在当时站台股道中部位置,但没有爆炸。1988年,衡阳站修建新出站地道时发现这枚炸弹,将其销毁。
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攻株洲,国民党余部向衡山、衡阳撤退,对洣河大桥及其以北的铁路进行破坏。衡阳站两端的道岔、站台、雨棚、站房等行车设备,都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当时中共衡阳市委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保路护厂活动,保护和挽救了部分铁路财产。
1949年10月8日,衡阳解放。是年8月在株洲成立衡阳铁路管理局,10月22日迁衡阳,接管粤汉、湘桂黔东段两条铁路的机构及沿线单位。11月1日成立抢修委员会,铁道部在衡阳成立前进指挥所,指挥铁道兵第二、三支队华中铁道兵第一、三团及衡阳铁路局所属的桥梁队、工务总段等单位,分工抢修。两个月内,粤汉铁路抢修通车。
从此,衡阳站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粤汉铁路上。车站主楼前的大樟树,抖落了战争留下的尘埃,焕发了青春,欣欣向荣地沐浴在新中国的阳光下(如图)。
今天的衡阳站,是京广线上的文明窗口,犹如那棵大樟树,绿意盎然,焕发着勃勃生机……
(作品刊登于《广州铁道》9月2日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