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老师


赵常青近照



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离开商师二十年时间了。听说商师要成立校友会,并向校友约稿,师妹也多次联系我,让我写一篇回忆性文章。现在回望二十年前的商师生活,昔日的点点滴滴仿佛电影画面般一幕幕从脑海闪过,莫名的生出许多思绪,感慨万千,毕业20年来,尚未认真写过一篇回忆大学时代的文章,这未尝不是一种遗憾。

想起我们曾排着长长的队伍打水吃饭,想起一个宿舍里的国强兄、王立兄、传辉弟,想起自己拿着书本走在长长的图书馆走廊里找自习室的脚步……太多太多的画面,此刻,都已成为永恒的回忆,成为沉浸在岁月里的故事。

1996年的秋天,我带着被褥和衣物从老家踏入校园。那时的我,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向往,想象着它会有别致的结构和情节,就像一段征程的途中会有美丽的风景一样。那时候的商师,加上新成立的音乐系,也仅有十个系,全校不到二千学生。

当初教我们现代文学课的老师是左怀建教授,他20岁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瘦小的身材,却总是充满激情,因为跟我们接触交流较多,同学们都很喜欢他。每次讲课左老师都激情澎湃,把以前的比较无聊的现代文学讲的滑稽搞笑,课堂上的同学们都笑成一片,东倒西歪。我当时对他深刻的感受是很有些五四青年的样子,记忆尤深的是一部《围城》小说讲了两个月,堂堂课人员爆满,外系的同学都跑过来听。当时想,如果毕业后,能像左老师这样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人生亦足矣。毕业不久,左老师调往浙江一所大学任教,回商时,请他吃过两次饭,以后就很少联系了。还有教授我们写作课的魏少华老师,那时她从河南大学中文系刚刚毕业没有几年,人长的十分漂亮,每次都很用心指导我们写作和阅读。在写作教学方面,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她会把学生习作中精彩的句子用红笔圈画出来,十分醒目,学生一看,就知道老师欣赏了这些句子,很有写作动力。我当年的习作也常有魏老师这些圈画符号,印象特别深刻。

和魏老师一样漂亮知性的莫过于庞可慧老师了,庞老师温文尔雅、美丽大方,平时不苟言笑。她教授我们的现代汉语课,这门课是我的弱项,记得一次考试,我考了59分,找到她说情,希望她看在我是一名学生干部、平时工作较多,这次没来的及好好复习的情面上,能给加1分,及格算了。但是被她训了一通,也还是没有避免补考通过的命运。现在回想起来,做为一名老师,对待自己的学生的确严是爱、宽是害啊!

最能和我们打成一片的非我们的辅导员乔广礼老师了,他那时也是20岁出头的年纪,瘦弱的身材,一看就像是一文弱书生,但他却有广阔的胸怀和知人善任的气度。做为校学生会的一名干部,我经常去他家蹭饭蹭酒。记得人生第一次喝醉酒,也是在他家,乔老师做为一个永城人,酒量却差的出奇,每次都让我喝趴下。乔老师现在升职做了师院的中层领导,前两年在街上偶遇,还是骑着当年的自行车,还是依然的年轻,就好像岁月并未从他身上留下痕迹,。多少年过去了,真该请乔老师坐下来喝杯酒,看看他的酒量是否像他的职务一样有所提高。

难忘我的班主任刘洪生老师,他毕业于郑州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在陕西师大读的硕士,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开学伊始,因大家相互尚不熟悉,他让我代理班长职务。相比其他同学,我们接触的更多,他对我的谆谆教诲至今难忘。尤其是毕业后的那个暑假,天天蹭在他家看世界杯,和另外两个同学在他家蹭住了近两个月。

在校期间,因被推举为校学生会文体部长、校团委文艺部长,没少和时任校团委书记的李辉老师、副书记王凤民老师打交道。他们两位对我的成长帮助很大,当时我们组织了很多活动,都是在他们两位老师的亲自指导下完成的。难忘我们一起登泰山的美好时光,那是我第一次登泰山也是记忆最深刻的一次,为了看日出,我们半夜就从山脚出发了,一步又一步,一个台阶又一个台阶,登上泰山之巅。我不敢想象下山时的艰辛,更不敢抱有任何幻想。感谢两位恩师在这次的泰山之旅中教会我:凡事都要脚踏实地,人生参杂不了一丝虚假,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有志者事竟成。

当年的我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如今,岁月的风霜已经悄悄地爬上我们的眼角,从满头青丝到已有些许的华发。“二十年聚散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今年初,和中文系83届毕业生,中原油田勘测设计院党委书记李智信师兄一起去看望我最尊敬的王增文老师。王老师已从文学院院长退下来几年,但身体仍然很好、精神矍铄。在他家里,我们聊了很长时间,王老师学识渊博、著作等身,他担任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长达15年时间,并且兼任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华夏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儒学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等职务多年。至今,我的书柜里仍然放着他98年毕业时送给我的那本汉魏南北朝文学论稿,这次探望他,他又送我一本文史探微,厚厚的近400页,到现在我也没有看完,不过我是打算真的把它看完。

菁菁校园,留下我们心中多少故事。有笔砚、相亲、晨昏相伴的真诚友谊,有比赛场上飞扬着的欢呼与呐喊,更有落日黄叶、雨打荷花的完美意境;有默默伏案的学子、勤勉的园丁,有三点一线的紧张,更有青春放歌的朝气。

我虽然未能做出一番大作为,但一直遵从恩师们的教诲,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工作。虽然未能为学校和恩师们争光,但也不曾丢他们的脸。山高水长,薪火相传……愿恩师们健康长寿,幸福安康,事业常青!祝愿母校能够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桃李满天杨四海,硕果累累振中华!

个人简历:

赵常青,96级中文系学生。1998年,在宁陵县阳驿中学担任教师。2000年,在商丘远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2004年,创立河南省恒生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采访、文字整理/李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