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推动前行的步伐

——写在包神铁路开通运营三十周年

推荐表:梦想.jpg

三十年,青春站立。

对于在奋进中成长的包神铁路来说,同样如此。

30年,正线里程由172公里增长为750公里。

30年,年货运量由81万吨增长为20781万吨。

30年,目标由“三月运煤、四月铺通、十月初验、年底交工”、“达标、升级、创优”、“安全、优质、高效”……到实现“三型五化、七个一流”。

30年,包神铁路在不断变化中成长,不断优化中发展。

而对于已经入企25年的杨金亮来说,包神铁路壮大发展的足迹见证了他一路成长的轨迹,也让他始终未变的青春梦想在企业的改革发展中被定义、被超越。

如今任职包神铁路公司副总经理的杨金亮,不断变化的是办公岗点在刚刚参加工作时10人一间的会议室、10平米的间休室、15平米的值班室,后来是10平米的站长办公室、30平米的副总经理办公室。但永远不变的是窗明几净和书柜里满满的业务书籍。

1992年,高中毕业的杨金亮到天津铁路技工学校学习1年,包头铁路学校学习1年。2年的铁路业务知识学习,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班主任经常鼓励大家的一句话:“在座的同学们,以后,你们都是站长!”就这样一颗要当领导的种子,深深埋在了他的心里。

1994年,参加工作后的杨金亮将“学习就是保护自己”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在运转车长、板道员、调车员、值班员、值班主任的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学习业务知识。缓缓的成长,让他干劲十足。

2002年,当人事命令下达,通知他任职瓷窑湾站的站长时,他梦想成真,开心的告诉同学们“老师没有骗人,我真的当站长了!”

带着上级领导的嘱托,杨金亮高兴的走进属于自己的单间办公室,开始站长的工作。

“所有职工的年龄比我大、只有我一个是属于自管人员、瓷窑湾车站地处偏僻交通极其不便、车站只有1个炊事员、生活用品得由站长买、冬天每晚都要挨个检查宿舍和办公岗点的火炉使用情况、车站加上站长总共才有10个人……”杨金亮感慨当时面临的工作环境。

困难虽多,可陕北人骨子里那股倔强果敢,不轻言放弃的傲气与拼劲绝不允许他退缩。

沉着冷静后,他意识到人心不稳是最大的隐患,那么思想工作一定是首要。于是有着当语文老师工作经验得他,开始利用自己得优势,挨个找职工谈心,开导他们在必然改革的形势下怎么做才是最重要得,而不是一味的抵触和逃避,很快他“接地气儿”的聊天赢得了人心。接下来,他便拿出来自己的法宝“严明纪律保安全、创新思路抓行车、亲情关怀暖人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一个单位来说,是为维持正常管理秩序和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发展而制定的标准,更是一个单位各项工作可以良好开展的保证。于是,第二件事情就是整章建制。几年的一线工作经验,他深深的知道事故的发生,无一不是安全意识不高、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监管不力。按照“练技能、提素质、明责任、抓落实、重执行、强基础”的要求,通过班前提问、班中抽查、业务培训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督促职工认真学习规章制度,让其融入到工作中,严抓严整,重点盯控。为了杜绝职工发生“三违”的侥幸心理,他经常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违章事故资料,让职工结合事故谈自己的工作。同时,他也在边学、边用、边讲规章制度,严谨的工作态度始这个小站快步走上规范化。职工思想和工作都稳定了,接下来后勤一定要跟上。他积极开展家属安全协管员的工作,积极倡导安全宣教进家庭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亲情嘱安,亲情促安”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其次是征集职工意见并尽自己所能为职工购买便宜又新鲜的蔬菜和其他食材,得到了职工的肯定。

转眼间,他从当年的毛头小孩成为了一名父亲、从一名运转车长升为一名副总经理、从200多元工资成为按年薪计算收入,房子和车子换了新的、手摇电话变成了可视手机、现场徒步检查变成了监控画面检查、人手一台电脑……可不变的是只要职工有困难,需要咨询和找他帮助,他依然不遗余力的伸出关爱之手协调解决,始终融入职工,他说“我很愿意去帮助有梦想的年轻人!”

梦想很难,就如同包神铁路集团截至2019年9月22日实现连续安全生产无一般C类以上责任铁路交通事故7543天,实现无作业人员重伤及以上责任事故7546天般,一路艰辛相伴,却在初露峥嵘岁月中,体悟同行的力量,感受奋进的欢畅。

而立时光,百舸争流。                                      倾听历史前进的足音,回首砥砺前行的征程,岁月清晰记录

着包神铁路的建设、改革和发展,也温柔记录着杨金亮的青春、成长和梦想。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