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碧海蓝天护航
湛蓝色的皮带机下乌金源源不断,高耸入云的防尘网、整洁干净的路面、碧波荡漾的港池、鸥鸟翔集的港区相映成趣。坐落在渤海之滨的河北港口集团,以蓝天为卷、碧海为墨,绘就环保先行的绿色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集团上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河北省委省政府、省国资委的部署要求,积极践行“本质环保”和“环保是企业生命线”理念,全面推进绿色生态港口建设,投资回馈社会,净化港城,港口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煤三期、煤四期荣获全国首批四星级绿色港口称号,煤三期获得亚太绿色港口称号;股份公司先后荣获河北省“十一五”节能减排“双三十”先进单位称号和“十二五”期间“园林式单位”“容貌环境星级达标四星级单位”;邯郸陆港公司被政府列入物流园区标杆企业。
“以‘绿色化’焕发生命力”,是集团党委一届四次全会明确的发展目标。“要全方位开展绿色生态港口建设,扛起国有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子玉的要求掷地有声。集团上下以此为动力,构筑绿色生态港口机制体系。成立绿色生态港口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不断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形成了以《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为核心的11项专项管理制度。在全国港口率先推出环保考核奖惩制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环保工作奖励,为绿色生态港口建设提供良好基础和有力保障。
作为吞吐量居于世界前列的干散货港口运输企业,粉尘防治是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来,集团致力于提高技术、改进设备、完善管理,防尘控尘水平不断提升。自主研发堆场冬季喷洒水系统,填补了北方港口冬季喷枪洒水除尘的空白;开展翻车机干雾抑尘技改攻坚,不断完善尘粒与雾滴的匹配度、利用高压雾幕阻止粉尘外逸等技术,翻车机干雾抑尘技术和综合防治效果进一步提升;在秦皇岛港煤五期试点开展大机雾炮抑尘改造,有效捕捉尘粒,开启了煤炭码头冬季环保生产新模式;推进转接塔微雾除尘技术改造,将水除尘升级为雾化降尘、抑尘,逐步实现转接塔四季湿式除尘。诸如此类的环保“硬核”技术在港口作业现场比比皆是,硬件环保设施更是布设到作业全程。历时十多年时间,在秦、曹、沧三地陆续建成防风网,总长达27322米,成为粉尘防控的“钢铁长城”。在秦皇岛港投资2100 万元设置了23000多块隔离墩,将通道、垛头、垛尾与堆场隔开,实现了分区域精细化管理,解决了作业区域与非作业区域相互影响,积尘、积煤清扫难度大,二次扬尘等粉尘防控难题。在曹妃甸煤炭码头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7.5万平方米的防尘罩棚,与堆场东、南、北侧的防尘网组成防尘屏障,成为粉尘防治的又一亮点工程。沧州矿石公司设计研发建设高杆喷淋装置,可以高效捕捉悬浮尘粒,具有雾化效果好、旋转半径大、喷射距离远、覆盖范围广等优点。他们还引进适用于港口的高效清扫车、吸尘车和雾炮车,将港区地面粉尘控制在最低状态。
如今,在作业现场,各个转接点的干、湿式除尘设施,装卸作业机械的洒水(干雾)除尘、皮带机沿线的封闭、适用于四季的堆场喷洒系统,穿梭于堆场的洒水车、吸尘车和雾炮车,组成了点、线、面完全闭合的“天罗地网”,成为隔离粉尘的绿色屏障。结合港区绿化建设,进一步改善港口生态环境。2019年,秦皇岛港投入600余万元开展港区绿化美化提升改造工程,新建绿地2600平方米,完成绿化改造40000余平方米。邯郸陆港2019年投资50万元用于绿化提升工程,新增绿地面积3000平方米,荣获“2019年度邯郸市园林式单位”荣誉称号。港口环境监测结果显示,10年来,秦皇岛港区主要大气污染物降尘和TSP两项指标年均值总体呈下降趋势。今年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数据(截至11月30日)显示,港口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以及PM10、PM2.5、SO2、NO2四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均低于城市区域水平。
素有京畿海上门户之称的渤海,是旅游名城秦皇岛的优势,同样也是港口赖以生存的根本。集团主动作为,郑重承诺港区属地做到水清、岸绿、滩净、湾美。对六、九公司和煤一、二期原有煤尘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加高码头护轮坎,封堵码头面的排水孔。同时,不断完善含尘污水收集设施,升级污水设施处理工艺,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建设中水厂,收集港区含尘污水与城市污水处理场处理后的污水,再深度处理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后用于港区煤炭除尘,确保不让一滴污水流入大海。年均处理水量200~300万吨,既减少城市污染物排放,又节约水资源,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完成了一公司入海排放口封堵工作,将一公司含油污水经处理后,转入城市污水处理场再处理;全面开展入海、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封堵、取缔所有设置不合理的排污口。积极推行“湾长制”试点,集团董事长曹子玉和总经理刘广海分别担任政委和总湾长,建立覆盖整个港区海岸沿线的“湾长制”综合监管体系,构建长效管理机制。集团所属沧州、曹妃甸两港区也将含尘污水全部回收利用,实现生产、生活污水零排放。不懈的努力,使港口海域水质(仅指秦皇岛港)主要指标达到国家一、二类水质标准,水环境质量连续多年保持优良。
近年来,集团始终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优化港口生产工艺、调整集疏运结构,全方位构建绿色交通。分别于2015年和2018年关停了三公司煤炭码头、西港区甲码头和东港区矿石码头,每年减少汽车集疏港约7万辆次,根治了由此带来的污染物排放。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公转铁”决策部署,秦、沧、曹三地港口全部禁止集疏港柴油货车运煤。今年11月,秦港股份公司与唐山货运中心、燕钢公司通力合作,加强路港衔接和船货衔接,促成卷钢运输“公转铁”,仅此一项每年减少20万辆次汽车排放。沧、曹两地港区积极协调推进港口铁路建设和生产工艺升级改造,努力提高散货集输港铁路运输比例。注重移动源污染治理防控,秦皇岛港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和尾气检测工作,试点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治理实验。在各口门安装4套环保智能监控系统,并与市生态环境部门机动车管理平台联网,实时监控来港作业车辆尾气排放达标情况,不断提高机动车尾气管理联防联控的能力。应用“大智移云物”推进环境信息平台建设,在东西港区各建设一套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为环境管理提供可靠数据。积极开展岸电设施建设,已完成904、905、301、709四个泊位岸电设施安装完成并成功连船,预计到2020年将全面完成岸电设施建设任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省域港口龙头,集团将环保视为企业的生命线,在京津冀生态建设和环保一体化进程中,勇毅担当起大型国企的历史责任和现实使命,用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绿水青山和碧海蓝天鼎力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