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扶贫,深山变成 “聚宝盆”
——郑州局集团公司助力栾川县脱贫致富工作纪实
高铁无轨站在栾川投入运营、“奇境栾川”迎新马拉松赛预备开跑……2018年底,地处豫西伏牛山区的栾川县好事连连。更加令人欣喜的是,该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在河南省实现了零的突破。
年末岁尾,记者跟随铁路扶贫干部走进栾川,在深山里走村串巷,看到的是小桥流水、青瓦飞檐,街道、老宅得以修缮,一座座农家宾馆鳞比栉次;听到的是鸡鸣山涧,以及村民脱贫致富由衷的赞叹和幸福的心声。
前所未有
“再有三天,我到栾川整整一年。”2018年12月25日9时许,记者和集团公司委派到栾川县的扶贫干部、挂职副县长周胜展从洛阳出发,驱车在洛栾高速上一路疾驰。“过去只是在报纸电视上了解过,究竟能不能干好扶贫工作心里没底,现在感觉心里很踏实。”周胜展说道。
栾川古称鸾州,因远古时期有形似凤凰的鸾鸟在此栖息而得名。这里物产丰富、风景秀丽,但由于四面环山、交通闭塞等不利因素,成了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从2013年起,郑州局集团公司按照铁路总公司部署,对栾川实施对口帮扶,使该县直接收益群众达6.5万多人。
2018年,栾川县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脱贫摘帽攻坚期。周胜展说,集团公司领导对栾川十分关注,亲临现场,亲力亲为,直接投入456万元帮扶资金,加上减免的580多万元广告宣传费,共投入1000多万元。集团公司委派7名扶贫干部到县乡村任职,全面推进“6+9”扶贫项目,帮扶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嵩县、栾川首尾相连。周胜展从小在嵩县农村长大,使他对栾川有着特别的感情。“一个工作思路、发挥两个作用、凝聚三个合力、抓好四个落实,是他任职两周内形成的“1234”工作法。为了扶贫项目能落地见效、可持续发展,他经常思考工作,彻夜难眠。
每逢周末,周胜展都是自己开车返回洛阳,和家人打个照面,星期天下午又开车回栾川,一个往返就是300公里,忙的时候就以栾川为家,一年回洛阳的次数屈指可数。他说,“铁路”这两个字含金量太高,必须树立良好形象,一心一意把工作干好,帮助山区百姓脱贫致富,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鹊返鸾回
穿隧道、上桥梁,汽车在大山里穿行了1个半小时,记者一行来到栾川县潭头镇大王庙村,过了门楼牌坊是一座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古桥,石柱头上有石狮、石猴,石栏板上有松鹤、麒麟和鸾鸟,雕刻十分精美。
走过一条铺着石板路的小街,河对岸有人向我们招手。“潭头镇党委副书记祈玉乐、龙门车务段驻村干部王永建,这位是59岁的铁路总公司驻村第一书记王勤。”衣着朴素、脸庞憨厚,要不是周胜展介绍,还真不知道他是村镇的干部。
“村里发展快,最大得益于铁路支持,不仅资金帮扶,还提出了很多好思路。”祈玉乐感激地说,以前河里水太少,有的渗到地下,有的流走了,扶贫干部建议用石拦把水聚起来,河底做了防水处理,再种上睡莲、养一些金鱼,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喜鹊登枝,依山傍水,河岸上一排青瓦白墙的院落很是漂亮。“像这样的四合院一共有三座,我们单位已经组织了四批职工来旅游观光,购买了很多土特产。”王永建说,目前村里正在和北京一家旅游公司洽谈,准备接待大批团体游客。
离四合院不远的古井旁是一所老宅。“这是抗战时期河南大学的学生宿舍,也是我的家。”走进老宅,一个40多岁的汉子迎了出来,他就是栾川县致富能手王志娟的爱人孙占宗。他说,他去年在江苏打工,辛苦不说还没挣着钱,听媳妇说村里帮她开了个小吃店,半年挣了7000多元,再也不想出去打工了。
“前几年村里出去务工的多,剩下的都是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现在不一样了!”王勤满怀信心地说,除了沿街商铺、特色民宿、家庭宾馆,附近还办起了养殖业和玉石加工厂,有很多就业机会。大王庙村去年有贫困户53户172人,现在仅剩下10户,很快就能全部脱贫摘帽。
水上田园
“出人出力又出钱,铁路扶贫真是做了大贡献!”11时40分,记者一行乘车来到栾川县仓房村的竹海野生动物园门口(原为东北虎园)。早已等候在那里的重渡沟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张志钦握着记者的手说,铁路在8月份投资50万为动物园购买观虎车,建档立卡的23户贫困户每户领取到了3000元分红,老百姓都赞不绝口!
站在“虎园”门口的山坡上,张志钦指着远处正在施工的一栋栋“别墅”说,对面就是王坪村,集团公司已累计投入358万元帮扶资金,对该村和新南村145户农家的房屋和庭院进行改造,随后提供钢轨、枕木、车厢等铁路设施,打造特色“铁路小镇”,建成后可为贫困户每年增收2至3万元。
“水岸田园好风光,发展旅游奔小康。”进入王坪村,恍如来到江南水乡。连绵起伏的龙脖山、澄碧见底的伊河、不时有鸡鸣回荡在山涧……“房前屋后是竹园,院里是花园,院外是菜园,周边是果园,伊河里放上竹筏,两岸可以垂钓,这就是我们正在打造的水上田园。”说起未来的发展,该村党支部书记李书阁滔滔不绝。
“文献,你吃饭了没有?”“我再给这围墙整整,一会儿做点面条。”临近中午,村里冒出袅袅炊烟,李书阁在一所正在修缮的两层小楼前停下了脚步。“回头给你这衣服也换换,宾馆建成后抓紧时间挣点钱,再找个媳妇。”“老中,有政府帮着我,让我咋干我咋干!”村民李文献的脸上乐开了花。
变“输血”为“造血”,才能使百姓真脱贫。据介绍,52岁的李文献是村里的贫困户,一个人生活,也没有成家,过的很是清苦。后来,村支书和铁路扶贫干部多次上门走访,送钱送物讲政策,帮他筹集贷款、建农家宾馆,使他重新燃起了致富的勇气和信心。
可期可盼
离开“水上田园”,驱车31.7公里,就到了新南村。青山映黛、红瓦白墙,在村口的一个广场上,三栋四层高的小楼格外耀眼,尤其是楼房的白墙上印着“永远跟党走”红色标语,广场上还伫立着带有国旗和“中国梦”字样的铁艺造型,忍不住令人驻足观望。
“这是新南村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张志钦感概地说,以前很多村民住在山上,靠天吃饭,村与村之间道路崎岖,很难走出大山,现在村村都通公交车,半个小时一班,国家还免费给村民盖房,委派铁路扶贫干部定点帮扶,没有党的好政策,哪有栾川的今天。
顺着“新南水岸﹒铁路小镇”的标识向北一转,眼前豁然开朗:九朵莲花山下,一排20栋两层小楼坐南朝北拔地而起,对面的伊水河波光粼粼,静怡、秀美!
“新南村在上游,王坪村在下游,伊水河在重渡沟这一段自然成为“Ω”形状,夏天一涨水,非常好看!”洛阳机务段驻村干部王延辉介绍说,这里也是重渡沟管委会“铁路小镇”的核心区,新南村95户,王坪村50户,要建成145个农家宾馆,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大山。
“聂师傅,这是你做的,真行啊!”采访中,一位在家门口拿着木柱正在刻莲花的老人引起大家的注意。“这是老造型,手艺都快失传了,做个木楼梯,以后留个念想。”72岁的村民聂维卿说。
沿河岸行走的路上,王延辉乐滋滋地念叨着:“这一排房有18个贫困户,都是从山沟里迁出来的,刚开始不愿意建农家宾馆,都是聂师傅帮我召集开会,现在村民的干劲都很大,脱贫摘帽指日可待、可期可盼!”
播种梦想,点燃希望。周胜展说,依靠体力挣钱很难稳定脱贫,只有大力开发当地旅游、农副产品资源,进行产业扶持,把集体经济做大、做强,才能让深山变成“聚宝盆”。目前,集团公司和栾川县委、县政府、扶贫办正加紧收集、筛选2019年扶贫项目,规划栾川振兴新的蓝图,让“鸾鸟”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蓝天上展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