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盘活人力资源系列评论

(评论两篇)转出一片新天地_推荐表


盘活人力资源 为何“盘”不动
——如何盘活人力资源系列评论之一

本报评论员

 

 

富余人员“往哪里去”,安置富余人员“渠在何处开”?当我们告别2018年,步入2019年时,这道难题就横在我们面前。

去年,油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实施“两个三年”“两个十年”战略规划,保持了大局和谐稳定,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年,油田面临的宏观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传统能源挑战加剧,国际油价不容乐观。随着深化改革的加快推进、分离移交的逐步到位,油田在人力资源配置上出现了三大矛盾,即整体富余与局部缺员的矛盾;富余人员安置难的矛盾;“油少人多”、劳动生产率低的矛盾。

加快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深度盘活人力资源,是油田的必然抉择。然而,部分单位盘活人力资源却“盘”不动,出现了不可思议的“怪”现象。

第一怪: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大量富余人员即将失去岗位;一些岗位缺人,油田发布众多招聘信息,却应聘者寥寥。

第二怪:能干的活不干,不能干的活偏要干。一些单位的餐饮业,只要稍加培训就能干,却偏要包给外人干;有些外创市场项目,明明不是自己的强项,却亏损也要干。

第三怪:高收入的活不干,低收入的活挤着干。作业工的待遇并不低,却招不来人。环卫、绿化等岗位人员大量富余,却宁愿拥挤在一起拿低收入。

第四怪:有人参加考试找关系、作弊混及格,有人能考及格故意考不及格。如,油田组织的一些提升员工就业能力的取证考试、转岗考试等,就出现了截然相反的应考行为。

人们都知道“人挪活,树挪死”的道理。可偏偏有些干部员工就不愿意“挪窝”。是什么捆住了他们的双脚?这四大怪象“怪”在何处?

有关部门经过调查了解,得到这样的答案:没有参加招聘,是因为不知道信息;不愿意转岗,是因为没有学过新岗位的操作技能;不愿意“走出去”,是因为家里有事走不开;不愿意到其他单位,是因为本单位领导不放人。

细细分析这些理由,少数人的确有无法克服的困难而走不了,大部分人还是因为观念陈旧被羁绊。

从油田的发展历程上看,这些“怪”现象,其实是见怪不怪。油田作为独立工矿区,远离城市,偏居一隅。这一客观因素决定了油田长期处在相对自我封闭的状态,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的体制,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责任。这种“保姆式”的体制,如温水煮青蛙一般,逐渐让人失去了危机意识。油田不断深化改革,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向市场化迈进,如同把人从温暖的被窝里唤醒。有的人怕冷,不想离开温暖的被窝,是正常反应。如果温暖的被窝已经不存在了,原地躺着就要被冻死,还是不想“挪窝”,那就反常了。

分析认为,有以下原因:

一是怕:怕丢失国企员工身份,怕失去“几金几险”的托底保障,怕不适应市场竞争的环境被淘汰。

二是忧:年老的父母谁来照顾,孩子的成长谁来陪伴,夫妻长久分离会不会出现感情危机。

三是不确定:新的岗位能适应吗?新的岗位待遇真的比现在好吗?万一干不下去了还能回头吗?

因为这几怕、几忧、几个不确定,有的人总想等待机会,幻想危机即将过去,还可以有所依赖;有的人害怕改革、竞争和创新,留恋舒服的、四平八稳的小日子,小富即安,小进即满,不思进取,缺乏改变现状的勇气和决心。

因为这几怕、几忧、几个不确定,有的人心理承受力脆弱,害怕遭遇风险;有的人视野很狭小,看不清大局,厘不清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有的人认知能力褊狭,误判形势,误读政策,误解善举。

这几怕、几忧、几个不确定,就是长期形成的“盆地意识”。它如沉疴桎梏,使盘活人力资源“卡壳”;如无形的绳索,捆住了奋斗的手脚,束缚了创业的勇气;如一潭死水,淹没了智慧,窒息了生机。

这几怕、几忧、几个不确定,说明了一个事实,转变思想观念,仍然是一场没有结束的革命,仍然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打破这个僵局,真正把人力资源盘活,就要想办法把这盘棋走“活”。

一是要把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健全,让流动渠道灵“活”;二是要创新宣传教育引导工作,把干部员工的思想观念激“活”;三是要把托底保障工作做到位,解除后顾之忧,让干部员工的心思变“活”;四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抛弃“守摊意识”“短视病”,把本单位的得失与大局的成败、眼前的利益与长远的利益这本账算“活”。

突破“盆地意识”,以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支持和参与三项制度改革,乃油田全体干部员工的必修之功。

 

 

 

 

 

 

盘活人力资源 为何被误读

——如何盘活人力资源系列评论之二

本报评论员

 

 

油田盘活人力资源的种种举措,不仅有利于解决富余人员“往哪里去”、安置富余人员“渠在哪里开”的问题,而且对干部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也提供了良好机遇。这么好的事,为什么还被有些人误解呢?深入分析,有各种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油田盘活人力资源的有关政策被误读了。

误读的表现有几种。

一是“甩包袱”之说。有人说:“没听说有招聘。”其潜台词是,不是我不去,是没有人告诉我。如果我知道有招聘的事,一定会去的。事实是,除了少部分人的确不知道相关信息外,大部分人不是不知道,是根本不想知道。他们之所以选择性地“失聪”“失明”,是因为认为这些招聘是把富余人员当包袱“甩”出去。因此,他们有抵触情绪,不甘心自己被“甩”了。

二是“不合理”之说。有人说:“新岗位的技能没学过。”意思是说,新的岗位操作技能没学过,去了也干不好,为什么要去?事实是,油田明明安排了转岗培训,员工完全可以由外行变为内行。这两年,许多后勤辅助单位的富余人员经过培训,转岗到采油工岗位,不仅很快能单独顶岗,有的还成了骨干。其实,持不合理之说的人真实想法是,把我们转到不熟悉的岗位,是不合情理的做法。

三是“瞎折腾”之说。有的人说:“家里忙,走不开。”“单位不放人。”不可否认,的确有些员工或家里有后顾之忧,或单位领导不想放他走。而大部分人不想“挪窝”的真实原因是,认为这是“瞎折腾”。他们对企业“油少人多”的现状认识不清,因而不认同油田盘活人力资源的相关举措,认为这是没事找事,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他们对现在的状况很满足,不希望冒着风险改变一切。

怎样引导干部员工正确认识油田盘活人力资源的相关政策,避免干部员工误读,是当前推进此项工作的重点。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被误读呢?

一是多渠道宣传以正视听。我们看到,造成部分干部员工误读的原因之一,就是有的单位政策宣传、教育、解读工作没有做到位。所谓做到位,就是要构建“大宣传”格局,政策宣传做得细,无死角,全覆盖,“一个也不能少”;有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说实话、讲实理、办实事;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创新工作方法,要提高工作水平;要全面、准确、透明,引导干部员工全方位理解、认识盘活人力资源的有关政策,而不是断章取义、偏信偏听、道听途说、想当然。只有依托“大宣传”格局,多渠道宣传政策,才能以正视听,堵住歪理邪说的暗道,抵挡不实信息的干扰。

二是抓住推动工作的决定因素。我们发现,个别单位的少数领导干部有很强的“守摊意识”“本位意识”“短视病”。他们自身的观念陈旧落后保守,自身对盘活人力资源的有关政策就存在片面认识。因此,他们主动教育引导员工转变观念,调动员工积极支持、参与改革,着眼油田大局,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关系的积极性就打了折扣。避免员工误读盘活人力资源的有关政策,领导干部起重要作用。

三是解除阻碍进程的“心病”。我们在加强正面教育引导的同时,不可忽视干部员工的种种担忧。他们有的怕失去国有企业“全民工”的身份,有的怕新岗位的待遇太低,有的怕职业前景风险太大,有的怕失去了托底保障,有的怕没有了回旋余地。这些担扰,有观念陈旧、落后、保守的因素,也有可以理解的客观实情。我们不能熟视无睹。我们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完善,通过全面周到细致的考量,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依法合规精准地解决问题,帮助干部员工解除后顾之忧,消除“心病”。我们要带着感情、带着关怀、带着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去帮助他们突破思想观念的桎梏、客观困难的羁绊。我们所有的改革措施,都要做到既坚定推进,又有情操作。这是几十年改革的经验,也是一条客观规律。

引导干部员工正确解读油田盘活人力资源的有关政策,避免丧失改革机遇,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智慧、足够的坚持,方能顺利推进改革进程。任何一项改革措施,没有干部员工的正确理解、热情支持、主动参与,都是无法成功的。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干部员工因种种原因而产生的困扰和误读,采取有效有力的措施,帮助他们走出误区,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做改革的促进派、实干派。

 

 

 

 

 

 

 

盘活人力资源 为生存而超越
——盘活人力资源系列评论之三

本报评论员

 

 

盘活人力资源为何“盘”不动,相关政策为何被误读,除了旧观念的羁绊外,还与认识偏差有关。

加快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盘活人力资源,是油田走出困局、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大势所趋。任何人、任何因素、任何困难都不可阻挡。

从我国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进程看,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盘活人力资源,是贯彻落实中央推进国企改革部署的举措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把“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更加完善”作为一项重要改革目标,对国有企业薪酬分配和用人制度改革作出具体部署。党的十九大对国有企业改革作出重大部署,为新时代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集团公司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上看,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盘活人力资源,是集团公司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担当。集团公司2019年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地位,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决心,推动改革迈出更大步伐、取得更大成效。集团公司专门召开全面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工作会议,集团公司董事长戴厚良明确要求,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带头贯彻落实党中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部署,将三项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从油田发展规划上看,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盘活人力资源,是油田破解发展困局的必然选择。油田“两个三年”“两个十年”发展规划,勾画了新时期奋进新时代和筑梦新征程的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发出了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动员令。但是,油田面临的“后备资源接替不足、人工成本居高不下、人多油少”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近年来,油田原油产量逐年下降,从2015年的231万吨下降到2018年的140.5万吨,今年计划指标为132万吨。在人均油气当量方面,油田低于集团公司平均水平,在油田板块排名倒数第二。在人工成本利润率方面,油田在集团公司油田板块排名倒数第一。原油产量上不去,用工总量下不来,这对于一个以油为生的油田来说,生存都是难题,何谈全面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快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盘活人力资源,既是形势所迫,更是大势所趋。

盘活人力资源,也是油田适应市场化竞争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国内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石油石化行业市场化进程加速推进,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而油田市场化经营机制还不够完善,不少管理人员仍然坐着“铁交椅”,不少员工仍然端着“铁饭碗”,不少单位仍然吃着“大锅饭”,最重要的是干部员工的思想观念远远落后于市场化进程,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思想。视野不宽、机制不活,小进则满、不思进取,必然导致企业活力不足、效率不高,不能适应业务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严重制约企业的改革发展。

去年,油田积极推进“改革攻坚年”,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年,按照中央和集团公司党组的要求,油田“两会”做出了坚定不移地推进深化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强化绩效考核,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三能”机制,盘活人力资源,提升管理效能,提高效率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力。我们必须认清形势,不能幻想油价回升来拯救我们;不能期待国家保护,再伸手要政策、扶持和待遇。我们要解放思想,凝聚共识,统筹兼顾,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加快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深度盘活人力资源,不断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核心竞争力,走出一条以改革促发展的重生之路。

盘活人力资源,就是盘活干部员工的思想观念,盘活用人的体制机制,盘活油田的发展大局,为生存而超越。

 

 

 

盘活人力资源亦是盘活职业生涯
——如何盘活人力资源系列评论之四

本报评论员

 

一个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员工。有的员工活力四射,做事倾向于创新;有的员工老成持重,做事倾向于求稳。性格不同的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这很正常。员工希望有稳定的生活、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这是人之常情,完全可以理解,也应该被尊重。员工通过工作这个平台,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企业追求的目标。

但是,当下,员工要正确理解油田盘活人力资源政策,必须正确认识“稳”与“活”的关系。

稳”与“活”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稳”要建立在企业“活”的基础之上。一个因循守旧的企业,不可能让员工过上安稳的生活;一个不思进取的企业,不可能让员工有很好的前途;一个缺乏动力活力的企业,市场竞争力也不会强,员工的长远、根本利益不会有可靠的保障。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近年来,油田在全面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难能可贵的发展业绩。这是油田不断推进改革的结果。去年,油田以“改革攻坚年”为动力,加强顶层设计,统筹稳步推进改革,改革举措密集出台、梯次落地,企业的效率、活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油田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全面推进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简称三项制度改革)与市场机制体制全面接轨。今年,油田继续以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拿出敢破敢立、敢闯敢试的勇气,蹄疾步稳推进改革,全力释放企业发展内生活力。

企业设置岗位,前提是这个岗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否则,就要根据实际调整岗位,相关人员也需要转岗。在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过程中,油田注重抓好离岗人员分流安置工作,持续完善分流安置政策,按照“对不同类型离岗人员分类施策”的思路,统筹规划,稳妥实施。对因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严格“三定”竞争上岗所产生的离岗人员,油田按照“三个一批”的思路,对符合条件人员,按个人意愿办理离岗手续安置一批;开展针对性培训,借助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平台,实现油田和石化系统内用工调剂安置一批;加大外创市场力度,统筹配置安置一批。油田千方百计开发岗位,盘活人力资源,就是按照这一思路进行的。对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业务涉及人员,油田按照集团公司“养人不养单位”的思路,分类研究制定人员分流安置方案,畅通移交划转、内部盘活、分流安置等渠道,坚持内部“一盘棋”,统筹稳妥实施人员分流安置,确保三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实现员工思想稳定、队伍稳定。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资源,企业是员工成长的平台,两者只有互相促进,才能实现共赢发展。员工应该认识到,企业盘活人力资源,就是盘活员工的职业生涯。员工将个人职业规划融入企业发展,与企业人力资源需要相向而行,才会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格局更高、前景更广、后劲更足。员工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的价值取向相统一,员工才能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孕育无限的创造力、激发强大的驱动力,从而促进自己尽快成长成才。

企业不消灭亏损,亏损就要消灭企业。油田作为企业,必须盘活人力资源。面对新的挑战,每一位员工都应该问自己:面对宏观大势错综复杂、风险挑战明显加大的新形势,自己是否适应?面对产业环境日益开放、市场竞争全面升级的新机遇,自己能否把握?面对创新驱动风起云涌、科技革命形势逼人的新冲击,自己能否胜出?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就应该立即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每一位员工都应该问自己:是否真正在比标杆、比实干、比创效中,比出压力、比出动力、比出贡献?是否真正在创新、创业、创效中,创出效益、创出效率、创出水平?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就应该立即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和企业的深化改革,员工的岗位、工种甚至身份的调整变化在所难免。对员工而言,唯一正确的态度和选择就是不消沉、不气馁,保持旺盛的精气神,以积极心态和主动姿态去应对挑战,在挑战中完善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矿(社)区业务转型发展,需要相关单位积极组织队伍到油服中心等内外部市场承揽业务,创造新岗位,在盘活人力资源的同时,引导员工盘活职业生涯,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相信所有对变化持积极态度、对自己持自信态度、对工作持进取态度的转岗员工,都会让变化成机遇,让转岗成起点,再创一番新业绩,再辟一片新天地。

 

 

 

做好“四篇文章” 下活人力资源“这盘棋”

——如何盘活人力资源系列评论之五

本报评论员

 

 

油田实施三项制度改革,盘活人力资源,不是心血来潮,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为了落实人才强企战略,实现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为企业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油田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推进人才强企工程,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行动,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确保事业薪火相传的战略举措。

从去年开始,油田全面贯彻落实中国石化人才强企工程战略部署,围绕油田发展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培养三支队伍领军人才为重点,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以提升人才效能为目标,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体系,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勇于创新创造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矢志敬业奉献的高技能操作人才队伍,为推进油田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目前,油田结构性缺员、富余人员安置难、人力资源配置流动不畅等问题依然存在。它们制约着油田全面可持续发展,是油田必须解决好、处理好的现实问题。各单位和各部门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压实责任、推进实施,确保三项制度改革措施落地见效。

我们要突出价值引领,引导员工建立自信,使员工“敢”转岗。在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和人才强企工程中,要突出价值创造导向,建立健全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全员绩效考核体系,打通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的人力资源价值管理链条,让员工体会到自身的存在价值。要畅通各类人才成长通道、发展空间,让员工看到自身的职业发展前景和价值创造潜力,从而积极主动投身改革。

我们要抓实培训,引导员工掌握技能,使员工“能”转岗。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围绕三项制度改革及油田业务发展,重点提升富余员工拓展职业机会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开展跨专业、多领域的复合技能培训,为重新竞争上岗、人才储备和个人自谋职业提供保障。要重视新业务人才培养,扎实开展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培训,建立跨工种、跨岗位学习取证,培养一专多能人才。要通过广泛开展个人自学、集中培训、岗位练兵、业务竞赛等,持续提升员工综合能力素质,推动全员能力开发,使员工适应新岗位、新要求。

我们要加强宣传,引导员工认清方向,使员工“想”转岗。各级组织要深入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帮助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四供一业”及其他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后需转岗的人员,认清形势,澄清模糊认识,转变思想观念,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树立“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是工作岗位”的理念,让“岗位靠竞争、工资自己挣,竞争凭技能、收入凭贡献”的薪酬分配理念深入人心。要加强形势任务教育,讲清楚三项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清楚改革的部署要求,让大家认识到,改革有阵痛,但不改革就会有长痛,就会影响到企业生存发展;认识到只有深化改革,才是对企业、对员工真正负责。要引导员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激发“我要改革”的内生动力。

我们要关心关爱、帮助员工放下包袱,使员工“乐”转岗。改革越是进入攻坚期,企业越要做好群众工作。要形成企业关爱员工、员工支持企业,干群一心、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要做好员工的托底保障工作,用好用足保障政策,落实好各项保障措施,确保过渡期员工的基本生活。要深化扶贫帮困工作,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消除其后顾之忧,从而真心支持企业改革,愉快地走向新岗位、承担新工作、创造新价值,为推进企业搏击市场、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