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背后的建方方



      有时候,不经意的一次相遇会为未来的采访埋下伏笔。2018年的某一天,我在河南科技大学西苑校区的一间实验室第一次见到了“中国SCI论文高产作者”、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第一位由博士后直接评为正教授的人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863”项目首席科学家建方方。
      他的个子高高的,目光坚定而温润,一副眼镜更增添了学者的气息。当时,他身边围着很多人。大家都在认真地观看他将果壳、头发等垃圾样品放进一个玻璃器皿装置中,经过化学反应,这些垃圾样品变成了可以燃烧的气体。
      2019年的某一天,我接到了采访建方方教授的任务。因为时值暑假,我将自己想要了解的21个问题用微信发给了他。他仅用了5天的时间就回复了我12549字的资料。
                                                                              爱看书的“化学一哥”
      2019年8月14日晚23:40分,我坐上“时光机”——12549个汉字,穿越到1963年河南省洛阳市灵宝县的一个教师家庭,入目是一排排文学类的藏书。1963年3月14日,建方方出生在这个充满书香的家。
      在父母的熏陶下,建方方从小就喜欢读书。小学时,他爱看历史书,一直想成为一名作家。1969年,他上了灵宝一小。小学四年级以前,他的语文、算数成绩基本上都是100分。唯一的一次例外让建方方印象深刻:“我的语文99分,数学98分,比另一名女同学双99分一分之差,排在了第二位。”
     由于河南省唐河县的“马振扶事件”导致教育系统人人自危,小学毕业后,建方方和他的同龄人就没有初中可念,耽误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到了1975年,包括建方方在内的县城的子弟全部都招到初中——灵宝一中(包括初中和高中)上学。1979年,洛阳地区开展高中数理化竞赛,建方方获得灵宝县唯一的一个一等奖——化学竞赛一等奖,为灵宝县赢得了荣誉。后来,大家都称他“化学一哥”。他的梦想也由“作家”变成“化学家”。
                                                                                  从“八怪之一”到正教授
      怀揣着“化学家”的梦想,建方方开始了在郑州大学读本科和硕士的生活。读本科时,由于学习异常刻苦,建方方被80级的同学称为“八怪”之一。
      “自古英雄出少年,丈夫未可轻年少。”研究生阶段,建方方是由郑州大学王文祥教授和能源所的李国栋研究员共同指导的。他的研究方向是碱性蓄电池正极活性材料氢氧化亚镍的合成研究。他的研究成果突出,将正极活性材料的电容量提高了一倍以上。借此成果,建方方连续创建了七所工厂和生产线:江苏铜山电源厂、郑州金水电源厂,通许兴贸电池材料厂、郑州园艺电池材料厂等等。
      1996年,建方方考入到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是配位化学首席科学家游效曾院士。让建方方印象深刻的是:“开学典礼上,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孟庆金老师传授给我们受益终生的科研经验。他当时说了句话——‘好记性不如赖笔头’,强调了实验观察和实验记录的重要性。我在南京大学这三年科研成果突出,在1999年就发表了9篇第一作者的SCI收录论文,在全国排名第13位,江苏省排名第一位。这与良好的实验记录习惯和准确的科学数据是分不开的。”
      攀登科研的道路一直向前。1999年5月建方方到南京理工大学汪信教授名下做博士后。当时,建方方带了3个博士生、7个硕士生,研究方向分别是光、电、磁、功能材料合成、结构和性能的研究。由于建方方博士研究期间成果比较多,发现了很多课题方向和未知领域需要继续研究。因此,建方方指导这10个研究生就比较得心应手,很快就接连不断地出成果。1999年9月至2000年9月这一年的时间内,建方方就发表了20多篇SCI收录论文,再加上已递交和他博士期间的13篇论文,建方方的SCI论文接近40篇,这在博士后中是绝无仅有的。因此在南京理工大学职称评定委员会中建方方被破格评为正教授,成为江苏省第一位由博士后直接评为正教授的人员。
                                                                      双肩挑的“中国SCI论文高产作者”
      2001年,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后、教授建方方作为高级人才被引进到青岛科技大学,开始了长达16年的行政管理与科学研究“双肩挑”的生涯。他的科研工作绝大多数都是晚上完成的。基本上晚上7点到11点都是他最忙碌的时间,也是他效率最高的时间段:写论文、查文献、整理实验数据、写报告、申请项目、指导学生实验等等。
      2001年10月至2008年1月,建方方担任研究生处处长。2008年至2013年,建方方担任学校发展规划处处长。2013年至2016年建方方担任学校科技产业管理处处长。
      担任研究生处处长期间,建方方将南京大学针对博士毕业的SCI硬性规定借鉴到青岛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他指导的研究生毕业前最少发表3篇SCI论文。随着他的学生成果的不断涌出,愿意跟他的研究生也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高,他的成果自然就多了。2003年,建方方发表了29篇SCI论文,第一作者23篇。2004年,建方方发表了35篇SCI论文,第一作者26篇。2005年建方方发表了48篇SCI论文,第一作者32篇。由于2003年、2004年、2005年,建方方连续发表SCI收录论文第一作者数在全国排名第三,山东省排名第一,被中国科技情报信息研究所誉为“中国SCI论文高产作者”。
                                                                                  造福人类的建方方
      2011年以后,他的科研中心就放在了应用技术领域,在泰能集团焦化厂院内建立了实验工厂搞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波裂解技术的工业化中试生产线就是在实验厂建起来的。2011年10月,青岛软控股份与他们实验厂合作建立青岛东方循环能源有限公司。
      2012年4月,他们公司就获得国家863重大项目——《波裂解有机大分子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2012AA 000100)1.8亿元的经费支持。该项目被科技部列为 “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科技部5位党组成员都亲临青岛市视察该项目进展,全国政协副主席、时任科技部部长万钢三次亲临青岛市项目基地指导工作,并称赞波裂解项目“不仅为中国科技事业作出了贡献,而且为人类环保事业作出了贡献。
      2011年到2017年,建方方基本上都住在工厂,在一线工作。所以,波裂解技术的成熟过程都是他亲临一线亲自完成的。从公斤级到百公斤级、吨级、工业化的工艺流程、生产线设计、设备选型等等也都是他亲力亲为做出来的。
      2016年回到家乡以前,建方方已经发表了315篇SCI收录论文,其中JCR一区论文7篇,二区论文21篇,三区论文18篇,授权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一项,山东省高校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2012年获得国家863重大项目经费1.8亿元的资金支持,任首席科学家和唯一课题负责人。
      2017年,为了方便照顾年迈的父母,建方方回到了家乡洛阳,被河南科技大学聘为特聘教授。在两年的时间内,他共发表了12篇SCI收录论文,申请了9项发明专利,获得河南省高校科技成果一等奖,申报成功河南省固体废弃物高效能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建设,并拿下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废弃物零排放循环利用创新试验基地建设341.5万元经费资助,第三届“河洛英才计划”1100万元经费支持和三门峡首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40万元经费支持。
      建方方写的一段话很有借鉴意义:看书是我的兴趣和爱好。小时候喜欢看历史书,初中阶段喜欢看幻想小说,高中阶段喜欢看科学家传记。大学阶段喜欢武侠小说和中外名著。我看书速度快,记忆能力强,这对我以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开拓性的思路。我的创新意识强,逆向思维能力大,另辟蹊径攀登科研高峰是我科研取得突出成绩的关键。我从不迷信课本上的东西,更不迷信所谓的专家大师,但坚信实践出真知。我的所有科研成果都是做出来的,而不是想出来的。脚踏实地才能搞好科学研究,这是我一贯的科学思路。另外,我也坚信,科学都是相通的,学科却是由人类为了方便起见划分的,可能会掩盖学科专业它本来的面目。多读书、多实践是取得科研成果最好的方法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