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草原 只为天更蓝

——达赉湖热电公司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纪实

推荐表:守护草原.jpg

□通讯员  张宏伟

    在祖国北疆美丽的“草原明珠”达赉湖畔,巍然屹立着一座生机盎然的现代化电厂,电厂总容量40万千瓦,是地区装机容量最大的燃煤火电厂。面对人民对碧水蓝天的热切企盼,达赉湖热电公司主动作为,先后投入5000余万元实施环保升级改造。2019年5月9日,在呼伦贝尔公司大力支持和各方协调努力下,达赉湖热电公司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带着“守护草原,只为天更蓝,建设节约环保型企业”使命,正式打响一场超低排放改造攻坚战。

不忘初心  擎起发展重任

    2012年7月两台机组相继转入商业运营,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区域性供热企业,在改善地区环境质量、实现节能减排方面作出突出贡献。根据集团公司《关于印发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污染防治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要求,该公司两台机组需要2019年底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务。

    面对日趋严峻的环保形势,我们该怎么办?“开展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既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达赉湖热电公司作为中央企业充分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为了绿水青山,我们要排除一切困难,高起点、高标准地开展施工,坚决打赢环保设施改造攻坚战。”该公司总经理刘兴伟的话掷地有声。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超低排放改造任务不仅是重点环保任务,也是全年提质增效关键任务,更是年内安全管理头等任务。” 总工程师张升田严肃地说。

    一年内,要完成两台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低压缸零出力改造及C级检修,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为早日实现承诺,该公司干部职工发扬“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亮剑精神,自我加压,科学制定工程方案,严把工程进度,确保项目各环节繁中有序、无缝衔接。

    5月12日,2号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开工,7月20日正式投入运行;7月21日,1号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开工,9月20日正式投入试运行,两台机组投入运行时间均比计划工期提前3天。

    每个达电人都深深知道,这场无声的战斗是企业勇担社会责任、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一次考验该公司领导班子意志力、决策力和工作执行力的“试金石”。

细化落实  严守安全红线

    工程前期,该公司按照制度对监理公司、承包单位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备案,并建立安全台账。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累计参加培训100人次。相继出台火灾、有限空间人员窒息(中毒)、触电、高处坠落等应急预案,有效开展应急演练。为加强现场管理,该公司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单位按照专业分工,每日开工前召开团队式站班会,对作业场所危险点及防护措施进行安全交底。通过门禁系统,实时统计各参建单位进入现场人数,杜绝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按照“全面覆盖、分片管理、区域负责”原则,建立安全监督网,实行安监部垂直管理与参建单位平行管理相结合,醒目的红色安全监察袖标警示着施工现场工作人员时刻将“安全”记在心间。

    走进施工现场,你会看到红色、黄色、蓝色“安全帽”不时“飘”过眼前,红外线标尺、游标卡尺随时进行着测量,耳边偶尔能听到现场纠错或现场提醒的话语……这些正是超低排放改造现场“机动式”安全检查的缩影。

    春季风大、夏季雨多,安全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尽管确立了严格的“动态侦查”检查流程,始终坚守在超低排放改造现场的安监部主任助理王磊心里始终放不下“吊装、湿电防腐涂层、脚手架搭设”这三件大事。“做安全监察工作眼睛是第一道标尺,设备是第二道标尺,是保证安全的‘红线’。”王磊一边测量脚手架厚度一边说。在现场进行脚手架搭设时,最怕出现失稳、倾斜甚至坍塌事故,每次施工人员搭设完脚手架,王磊都反复检查,确保搭设地形、脚手架管材全部万无一失。

    最让王磊紧张的工作莫过于湿电防腐涂层,每逢这时,他就蹲守现场,查“一级动火工作票”、查专题安全交底、组织现场施工人员准备好消防器材……哪怕一丁点火灾隐患也难逃他“火眼金睛”。

    在多措并举严防部署下,该公司超低排放改造工程避免了许多安全隐患,实现了“零事故、零伤亡、零火险”安全目标。

迎难而上  打造精品工程

    为保障超低排放改造工程顺利推进,该公司成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工作组职责和管理目标,全面负责工程施工管理,并按照职责分工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质量和进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管控。成立党员突击队、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开展以党员为一线堡垒的“比学赶超”活动,极大调动职工积极性。

    在工程开工初期,受地区季节性气候制约,春季施工最大影响就是持续或间歇性大风,清晨还晴空万里,瞬间便转为狂风肆虐,而此时正值湿式电除系统吊装关键期,遇有大风只能停工,严重阻碍和制约了工程进度。按照总体工期要求,为确保空间狭小、起吊方案等工序有效、快速衔接,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人员时刻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在充分考虑大风天气影响前提下,采用机动式作业方法,在清晨和傍晚无风时随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吊装,最终将施工现场出现的吊装问题和安全隐患全部解决。

    9月17日,随着1号机组如期启动,该公司最后一台机组改造任务宣布结束。历时近130个日夜,圆满完成2台20万千瓦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

成功背后  默默奉献付出

    走进该公司生技部办公室,桌上堆满一摞摞技术资料、图纸、施工进度图等等,让原本狭窄的办公室更显得拥挤。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并有着诸多制约因素,供货期短、项目施工过程中外委施工人员最多达150人,加上春季风大、夏季雨多,都在一定程度增加了项目建设和管理难度。

    高连达,达赉湖热电公司生技部主任,名副其实的“老黄牛”。自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立项起,他就没有停下脚步。各类文件的编制、审批,设备、工程的招投标,现场施工管理、技术指导,事无巨细,统筹兼顾。工程开工后,他每天组织工程组成员盯在现场,全面掌握现场安全、进度、质量和到货情况,及时研究施工方案。他认真的态度、执着的精神,让大家印象深刻。

    130天“鏖战”中,生技部大改专工曲博作为整个技改项目负责人,从项目前期准备、施工措施审核到施工方案编制都亲自把关。项目开工后更是每天十几个小时工作在现场,休息时间屈指可数,家里许多事情都留给妻子,孩子经常埋怨他,对家庭他心中始终怀有一份愧疚。在湿式除尘器及烟道吊装与焊接过程中,他带领生产技术人员坚守在现场,对每一道焊缝都进行检测验收,确保每一步工序工艺不出差错,塔壁的偏差、椭圆度、垂直度等等,他们都测量,做到心中有数。凭着细心、负责和较真,保证了技改项目工艺质量。

    5月工程全面开展,该公司无论主管领导还是普通职工几乎都没休节假日,却没人抱怨。因为他们深知,此项工作关乎企业未来环保事业的发展。每名直接参与工程建设的人都“舍小家顾大家”,迎风沙、冒酷暑,夜以继日在岗位上辛勤工作,他们敬业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着身边的人。

完美收官  递交亮丽答卷

    经过超低排放改造,达赉湖热电公司所有环保设备投运率达100%,两台机组氮氧化物排放量由改造前525吨/年(按平均排放浓度100毫克/立方米)减至249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改造前 525吨/年(按平均排放浓度100毫克/立方米)减至176吨/年;烟尘排放量由改造前158吨/年(原排放浓度30毫克/立方米)减至40吨/年,所有指标满足国家超低排放环保标准。

    在守护草原、守卫碧水蓝天征程中,达赉湖热电公司从未止步,在顺利完成两台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后,又积极开展了节水与废水改造、新建贮灰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坚守绿色发展理念,该公司正向着树立区域行业典范,为国家、地方和企业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创造新的更美好的辉煌不断迈进。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