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 永不褪色
如果你是一滴水,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56年前,雷锋为年轻的共和国提供了精神动力,树立了历久弥新的道德标杆。今天,处于发展转型期的管道局,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破浪前行。永不褪色的雷锋精神,正是管道人建立自信、增强认同、激发热情、积聚能量的源泉。
雷锋已经离开我们半个多世纪了,有人说,现在提雷锋精神是不是过时了?
习近平总书记是怎么看的?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向雷锋墓敬献花篮并参观雷锋纪念馆,他说,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它是五千年优秀中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结合,“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这与我们当前的“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勤务员”都是一脉相承的。
“雷锋精神没有过时”,这样的结论,是管道人对时代的坚守。
每年3月5日前后,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管道青年志愿者都会早早出现在廊坊基地的生活区和廊外单位驻地小区,为居民提供免费服务。这样的志愿服务已持续开展了十多年。
“雷锋精神不止在三月。”对管道青年来说,志愿服务活动并不是“三月来四月走”,而是以集中开展为契机,将活动持续全年、陆续开展,形成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日常化、持久化。据了解,管道局共有“宝石花”青年志愿者服务分队28支,青年志愿者约1280人,仅2018年就累计服务时长达4528小时,开展活动共计36次。
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学雷锋?
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呼吁上善若水的博爱胸襟。“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雷锋心中有爱,在短暂的生命中,他始终用快乐与感恩诠释着对“善”的追求与执着。在当下,物质条件越是改善,思想观念越是多元,就越需要凝聚人心,越需要引领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管道好人张庆鹏不顾自身安危,跳入水中救回了两条鲜活的生命,面对家属的感谢款,他婉言谢绝;一米阳光志愿服务队坚持开展清理城市、爱心捐助、设立帮扶小分队、入户献爱心等活动,用热情、毅力和责任,践行着志愿者的诺言……今天,雷锋精神依然构筑着企业的精神高地,这些拥有“爱人”和“助人”精神的管道人,与雷锋一脉相承的是朴实而博大的胸怀,是处处为别人着想,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呼吁对事业的专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这是雷锋坚守的重要信念。管道设计院员工郭小强被阿联酋政府授予阿布扎比市“杰出市民”称号,他常年奔波在伊拉克、阿联酋、肯尼亚、喀麦隆等国家的国际项目中,为管道局国际市场开发打开了局面;管道工匠王建才对事业无限热爱,他刻苦钻研技术,为企业节能增效,他无私传授经验,为企业输送人才……新时代呼吁培养专业化的人才,呼吁坚持不懈的工匠精神,这与雷锋精神中的“敬业”精神不谋而合。
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呼吁勇于面对挑战,锐意进取。雷锋在日记中写道:“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
这样的“钉子精神”不仅在雷锋身上能找到,在管道局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在无数管道人的身上同样找得到。在拥有“世界火炉”之称的苏丹,管道人用使命竖起了一座永远的丰碑;在滴水成冰的俄罗斯西伯利亚,管道人经历了冰与火的洗礼,在零下6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下向世人展示了CPP的实力;中亚管道是一次机遇来临的神来之笔;中俄管道是一个震撼世界的管道传奇……管道人以锐意进取的“钉子”精神,于无处生有,于有处生强,推动管道局发展的车轮不断前进。
实践证明,始终与企业发展、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精神需求相连,雷锋精神才能赢得思想共识和持久活力。对于管道局而言,雷锋精神仍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一座永放光芒的灯塔,它潜移默化融入在员工的日常行动中,融汇在企业的文化长河中,是指引全体员工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