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叫南缘换新颜

推荐表.jpg


敢叫南缘换新颜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片土地》题记

南缘地表六千米下的它,曾听过亿万年间山谷的风不间断地雕刻山体,丝绸之路的驼铃是它的安眠曲。2019年1月6日,它发出了第一声啼哭。高探1井这口中国碎屑岩勘探史上产量最高探井横空出世,开创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复杂构造勘探新局面。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王宜林表示:“多年的渴望终变现实。”

1936年起,南缘复杂构造勘探几经波折,却从未成功阻拦住几代石油人寻找大油气田的渴望与脚步。这片土地让物探人魂牵梦绕,勘探伴随着地质认识和技术进步不断获得新进展,许多人注定与这片土地结下不解之缘……

 

梦想开始的地方

南缘复杂构造勘探是东方物探乌鲁木齐分院白手起家的地方。

2003年,克拉玛依炎热的夏季,乌鲁木齐分院成立,成立之初由于条件有限,北疆研究小分队租用了新疆油田研究院旧楼顶层一间单间,四五十岁老师傅占主体的十余名精兵强就在此日夜奋战。

简陋的办公室中间摆放着唯一一件“家具”,就是一张用于看图纸的桌子。桌面凹凸不平,为了保持平衡桌角断腿处垫着几块破旧的砖头,关不紧的窗户,喘着粗气的旧空调,汗涔涔衣服塌在背上……如今,这些画面被定格成老照片保留在乌鲁木齐分院。

乌鲁木齐分院北疆研究室(中心)于2001年成立。科研人员最初就将目光锁定南缘冲断带这个世界公认的“难啃的骨头”。

五年间,就是在这间不起眼的房间里,开荒者们通过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初步搞清南缘冲断带构造、沉积、成藏发育特征,围绕主控因素、配合油田公司提供了一批钻探井位,霍10、安5、玛纳1等井先后在冲断带处组合获得突破,掀起了南缘中上组合勘探的第一轮高潮,乌鲁木齐分院通过快速综合研究及成果逐步得到了油田的认可。

南缘地表沟壑纵横、山体陡峭,地下构造复杂,不同时期构造叠加,使地下构造呈现“多重楼”的独特“景观”。受勘探技术与工程技术的时代局限,1936年至2008年,经过多轮次的研究与勘探,仅在中上组合仅发现一批“小而肥”的中小型油气藏,这与地质家对南缘油气资源量的期望极不相当。                    

2008年,乌鲁木齐分院的科研人员及时按照油田整体部署转换研究思路,围绕下组合成藏整体开展准南缘深层大构造的风险勘探研究。构造落实不准、有利储层分布不清楚、构造的形成期和成藏期是否匹配和盖层是否有效,是限制南缘复杂构造认识突破的三大关键性问题。2010—2012年,研究明确了烃源岩、储集层和圈闭条件,落实有利圈闭近2000平方千米。然而由于地质及工程多种因素,西湖1井、独山1井、大丰1井接连失利,南缘下组合深大构造勘探进入了低潮。

悲观的人甚至表示,南缘误了几代石油人。然而,越是低谷期,越需要开展更多的基础研究工作,物探人仍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南缘大场面保持期待。“一个含油气盆地,不是一次勘探就能认识清楚的。”几代人前赴后继的勘探研究,在这片荒凉土地上埋下的种子,静待着时间给予答案。

心中有油才能找到油!

    “能不能再给我一年,就一年时间,我们一定能有突破。”小分队的吴建学由于勘探战略转移,需要调往其它项目组。情绪激动的他在时任北疆研究室主任邓勇的办公室内,强烈希望能让自己留在这里。邓勇说:“我们会再次杀回南缘来的。我向你保证!”

陈松和田晨曦俩人是当年小分队的年轻力量,至今坚守在南缘进行勘探研究工作。转眼间,十六年已经过去,当年二三十岁的青年如今已四五十岁。多年下来,陈松的视力直线下降,解释剖面时眼睛几乎需要贴在屏幕上。别人眼中不善言辞的田晨曦,提起南缘的勘探却立马打开了话匣子。别人评价他们说:“那些圈闭都在他们心中装着,记得清清楚楚。”

南缘虽然成为了冷区,然而通过几口井的钻探,在下组合发现规模储集层及良好油气显示却使物探人魂牵梦萦。

认识导航突围,技术升级破局。面对勘探重点的战略转移,分院结合工作量对资源投入进行调整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对南缘的基础研究。项目组瞄准“卡脖子”技术难题,认真梳理南缘下组合结构及构造特征,加深对盆地的综合地质研究,为推动有利区带整体评价和重点目标上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构造带轱辘,高点带弹簧。”是南缘复杂构造勘探难点的通俗说法。为了解决难题,2011年以来,分院配合探区一体化单位持续加大攻关力度,地震资料品质逐步得到新提升,并通过这些资料系统开展资源潜力评价、构造机理研究、规模储层分布及成藏主控因素研究。在高泉背斜区,通过精细构造解释、浅层高速砾岩和中深层膏盐岩低速异常体刻画,利用二维时间域和深度域攻关资料,落实了高泉背斜群构造形态和高点位置。       

2015-2017年,东方物探乌鲁木齐分院和新疆油田公司勘探研究院在股份公司风险井研讨会和井位会上先后三轮次提出高探1井钻探部署建议,最终获得股份公司领导和专家认可,并实施钻探。2019年1月6日,高探1井以“测试高产”得到全国关注。钻探结果显示,高探1井在近6000米埋深目的层钻井深度误差仅10几米,是中国碎屑岩勘探史上产量最高探井。

在勘探最低谷时,南缘项目组一度只有田晨曦一人坚守这块阵地,回想到过去时,二十五岁朝气蓬勃投身西部的他仿佛就在昨天,“目前,工作的强度大,节奏快,要求也高,虽然已人至中年,然而心理上确实没有抵触的负面情绪,这是职业梦想带来的活力。心中有油才能找到油。”

南缘地震勘探史上的“高泉速度”

南缘项目组办公室内,“我是不是听见鸡打鸣了?”“没有,咱们赶紧接着干。”当自己不久后也听见鸡叫才确认不是幻听,室主任陈鹏才掏出手机看了下时间,意识到天快亮了。

高探1井炸响了新年第一声“春雷“,吹响了南缘大突破的进攻号角。为加快推进落实股份公司两年整体落实高泉背斜群储量规模的指示精神,新疆油田在高泉地区立即启动高探1井三维地震勘探项目,对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解释在时间和质量上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来之则战,战之则胜!”面对高难度挑战,东方物探高度重视、快速反应、统筹谋划,配备精兵强将,及时启动了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加急模式。        

2019年大年初二,新疆物探处职工放弃与亲人团聚,在严寒积雪中,历时25天就完成了121.5平方千米满覆盖三维采集;20天,研究院资料处理中心通过采集一束、进站一束的模式完成资料加急处理;7天,乌鲁木齐分院集中力量,完成全区15个层位的精细解释、断裂组合、变速成图及构造特征研究工作。

历时52天,东方物探这一场漂亮战役,被新疆油田副总经理支东明冠以“高泉速度”。

4月1日,分院就《高探1井三位项目研究进展及井位部署建议》向油田进行汇报,一举通过4口井位论证。“在保障速度的同时,我们更注重质量。截至目前其中一口井已打到深层,误差仅10几米。”陈鹏表示。

“高泉速度”是高效率,更是高质量。东方物探面对挑战,勇往直前,从组织管理和技术攻关上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得到了油田公司的高度赞誉。“高泉速度”标志着通过几代勘探先辈的持续研究,分院对南缘复杂勘探地质构造认识已逐渐走向成熟。

“不畏艰难多壮志,敢叫南缘换新颜!”5月,新疆油田向公司和研究院发来感谢信:“贵公司驻新疆单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精诚伙伴、找油先锋’深刻内涵,创造了新疆油田勘探历史上的‘高泉物探速度’!”同时在四棵树凹陷部署了第二轮面积752平方千米三维地震勘探项目,并交付东方物探进行施工,该项目是新疆油田勘探历史上最大的三维项目。

目前,按照分院未来三年整体规划,南缘项目组团队重点针对四棵树凹陷进行攻关,并已初见眉目计划。同时,项目组将重点突破南缘中东段,伴随着今冬明春风险井的突破,未来五年内陆续落实全部构造。

超前服务就是要走在最前面

在国家高度重视、集团公司战略西移大判断、多学科技术持续攻关下,近年来西部地区石油新增储量占比持续上升,准噶尔盆地成为了中石油未来增储上产的主战场和最重要的接替区。

“从南缘研究的高潮,到勘探的低谷,再到十年磨一剑持续研究,勘探成果来之不易。”乌鲁木齐分院院长于宝利介绍说,“勘探是一个认识到勘探实践,到再认识再实践的一个循环的过程。”

风险勘探是油气勘探的灵魂。目前,风险勘探已经成为加大新区新领域勘探、引领油气大发现的最有效手段。集团公司持续加大风险勘探投资规模和工作力度。东方物探严格按照集团公司要求,加强科技攻关,充分调动公司各方资源,充分发挥综合一体化优势开展工作。分院从未放弃“冷区”研究,坚持寻找新领域、新层系,寻找增储上产的新途径,全力以赴为油田增储上产开辟更多新阵地。准噶尔南缘的重大突破便是扭住风险勘探不放松,持之以恒、永不放弃的结果。

分院靠前服务,时刻把握油田需求,研究领域从前期单一复杂构造研究已逐步走向复杂构造、岩性地层、火山岩、致密油等多领域研究。在配合油田先后发现玛湖、吉木萨尔两个10亿吨级重大油气突破后,乌鲁木齐分院仍坚持“两条腿走路”,在服务油田热区勘探的同时,勇于跳出“热炕头”,勇于向冷区和低勘探程度的区域进军。

“在油田已经炒热的地方,我们要尽量有意识的跳出来,找相对低勘探的地区去做。这样我们才能持续发展”于宝利说,“跟随别人的脚步,永远无法走在技术创新的前沿,只有超前引领才能实现大突破大发现。”

截至10月17日,新疆油田“王牌井”高探1井累计生产219天,产油5.8万吨。

下一步,分院将在准南缘地区继续坚持勘探与拓展勘探相结合,加快实现整体突破,形成新的战略接替区,为中石油集团公司新疆地区油气当量5000万吨上产,国内原油1亿吨有效稳产再立新功,充分彰显“找油先锋”的使命担当。

                           (刘津彤 郭冶 常梅斯 李永强)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