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和谐 鸟儿先知
推荐表:
油水井场金眶鸻繁衍生息
自在的燕子
河畔观鸟
陈德智在为中小学生讲解鸟类知识
解救受伤小鸟
陈德智(右一)和他的观鸟队员们
水杉公园白鹭家园
白鹭伴着油井飞
“油田矿区生态环境好不好,鸟儿们最有发言权。”这是陈德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9月,油田摄影协会会员陈德智拍摄的视频作品《金眶鸻之家》在湖北省第28届摄影艺术展上荣获金奖。作品拍摄的是一对金眶鸻(heng)在油田矿区的某一污水污泥处理点,筑巢繁殖、养育下一代的过程,历时近5个月拍摄完成。金眶鸻是一种体长约16厘米的候鸟,因长着一对明亮的金色眼眶而得名,栖息于湖泊、河岸、农田等近水地带,它的巢多置于水边沙地或碎石地上,对环境要求比较高。该处理点的生态环境得到了鸟儿的认可,连续多年在此安家生儿育女。虽然场地内车来车往、工作人员穿梭其中,但都尽量避免打扰它们,甚至在幼鸟掉入污水池后,及时救助。
不仅如此,矿区内一些注水井井场也成为金眶鸻安家的首选。
陈德智是江汉采油厂的工程技术人员,鸟儿是他一生的最爱。常年工作在生产一线,每天在野外与油水井、计量站点打交道,巡井检查录取资料,走过田间地头,除了抽油机转动声、钻机的轰鸣声,时常有鸟儿轻盈的身影、清脆悦耳的鸟叫声吸引他驻步聆听、观望。野外工作虽然条件艰苦,但也给他提供了野外观察鸟类的绝佳机会。2009年至今,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用在了观鸟、拍鸟上,在油田及周边观察记录野生鸟类达298种。他还提议成立了江汉油田环保爱鸟协会,目前有20余名会员。
在长期的野外观察中,陈德智和他的观鸟团队发现,油田的油水井生产、井下作业、钻井施工等生产活动对环境及鸟类有一定影响。如何化解这些不利因素,还鸟儿一个原生态的家园呢?陈德智长期跟踪调查井场边鸟儿生存状况,全过程掌握鸟儿的生活习性。还把井场周边环境对鸟类生活繁衍影响写成书面建议,积极呼吁、建议有关部门加强油水井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避免环境污染,创造一个人鸟和谐共生的矿区环境。
建议得到了有关领导的认可和相关部门积极回应,油田组织力量先后对500多口油水井场进行了防污染治理,修建井场污油污水隔离池,更换环保隐患管线一万多米,修订落实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井下作业、钻井等野外工程施工,杜绝井场及周边环境污染,实现油田清洁生产。
环境改善了,更多的鸟儿回来了,金眶鸻、彩鹬、棉凫、蓝喉蜂虎等大量珍稀鸟类,重新回到了矿区筑巢繁衍,油田鸟类种类及数量逐年增加,人鸟共生的优美环境再现井场原野。如今,油田矿区鸟语花开、田畴整齐、渠网纵横,处处呈现出一派园林水乡、生态矿区景象,美丽油田、美丽潜江欣欣向荣,宜居宜游。
宋国梁 陈德智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