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东乡三千里 精准扶贫树标杆
比耐雅扶贫车间建到深山峡谷
推荐表:
本报讯 (记者 孙社教 通讯员 严丽)11月19日,在远离总部三千余里的甘肃东乡族深山险壑中,江汉油田比耐雅公司庙尔岭村扶贫车间首批工服下线入库。此举不仅使该公司成为我国北方最困难地区的援建标杆企业,也拉开了中石化布塄沟流域脱贫攻坚战的序幕。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既是全国最困难、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县域之一,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县,属于中国石化对口扶贫县。今年3月初,甘肃省临夏州通过中国石化易派客平台了解到比耐雅公司,并派员对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期待建立长久援建关系。比耐雅作为油田的改制企业,不仅从事皮鞋、服装、手套三大系列劳保和民用产品的生产加工,旗下分公司还兼有国内外知名品牌产品的代理销售及维修维护资质。为响应国家号召,贯彻执行中国石化扶贫决策,公司董事会一行数次入甘,三上东乡,考察项目,选址建厂,在中石化驻点援建干部和当地政府的指导帮助下,于8月中旬注册成立了比耐雅(东乡族自治县)劳保制品有限公司。公司下设布塄沟村和庙尔岭村两个扶贫车间,投入服装加工设备50余台(套),吸纳就业人员50余人。
扶贫车间于10月中旬试运行,服装年产量预计可达10万套(件)。“中国石化制定布楞沟流域三年脱贫攻坚战,对甘肃而言,是一场没有退路的硬仗。对于我们比耐雅改制民营企业而言,助推中石化定点帮扶工作,进行产业扶贫,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学军如此表述。
扶贫车间所在的村落,地处两座高山之间,沟壑险峻,自然条件严酷,群众生活极其困难。比耐雅在当地成立子公司后,结合临夏地区产业特点,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克服环境恶劣、语言不通和当地村民文化程度较低等困难,围绕劳保制品主打产业,通过扶贫车间,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开展技术培训、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带动当地产业发展。逐步开创政府引导、百姓参与的良好局面,为企业在东乡族自治县脱贫攻坚树立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