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摘金” 投资效益“折桂”

涪陵页岩气田双获国家最高奖


推荐表:中国企业报协会新闻研讨作品推荐表(雷丽1).jpg

  

     本报讯 (记者 雷丽)截至12月24日,涪陵页岩气田投产气井432口,7年累计产气270多亿立方米,为长江沿线6省2市2亿居民提供清洁能源,已成为“气化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资源基础。

  “按照我们目前的单井投资和可采储量,各产建区块均能实现8%以上的内部收益率,其中焦石坝区块平均单井可采储量超过1.2亿立方米,现在,气田单井产量累计超过1亿立方米的有114口,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涪陵页岩气公司负责人表示。

  自2013年初气田开始建设以来,油田始终以质量效益为导向,坚持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气田开发实现投资省、质量优、效益好。气田一期工程实际投资比方案批复投资节省30多亿元,建成年产能比设计方案增加14亿多立方米,荣获“国家优质投资项目特别奖”,被授予“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作为非常规能源,页岩气开发最大的难点就是施工难度大、成本高。油田从源头抓起,加强顶层设计,与重庆市涪陵区成立合资公司,使企业和政府紧密融为一体,企地共建首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构建“管理+技术”的新型油公司模式,近200名员工管理工区200多支施工队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规范有序、公开公平、动态管理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优胜劣汰,引领国内外施工队伍和研发团队在气田争创一流、建功立业。

  气田实行企业、第三方、政府、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质量管控体系,先后制订页岩气技术标准79项、管理标准46项、工作标准112项;对钻井、压裂、试气等关键作业环节,全方位全过程监管,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气田施工成功率、质量合格率均保持100%。

  技术进步既能实现降本增效,又是工程质量的可靠保证。油田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坚持引进吸收、自主创新,形成页岩气勘探开发五大技术体系,长水平井优快钻井和压裂技术日臻成熟,气井开发规律及合理配产技术逐步完善,气田优质储层钻遇率提高,气井测试产量提升、稳产期延长。

  针对涪陵山地多、地表条件复杂的实际,油田创新“井工厂”生产模式,采取同平台多口井流水线、批量化作业,最大限度提升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时效,钻井周期、平均压裂试气周期分别压缩近半,单井土地征用面积较常规节约30%,气田单井成本较开发初期降低30%以上。

11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工程建设行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宣传展示总结大会”上,气田与三峡大坝、港珠澳大桥等举世闻名的建设工程一起载入史册,入选新中国成立70周年“百项经典工程”。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