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留不住”到“精选优”
——油田油服企业队伍建设变迁调查综述
“现在根本不愁招不到人。不仅拉人头、凑数字的现象没有了,而且要精挑细选,用人单位掌握了主动权。”5月4日,承钻跃满231H井的第一勘探公司80009钻井队平台经理黄宽胜一席话,道出了当前油田油服企业用人情况的变化。
这变化的背后是油田公司党工委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瞄准油服企业队伍管理的短板,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后带来的“红利”。
曾经:人员变更频繁,严重影响生产安全
去年以前,许多油服企业为了凑人数,招到的员工素质参差不齐,而且人员流动性大。“人员变更频繁,就会造成许多岗位新手多,给安全生产埋下祸患。”油气田产能建设事业部副总工程师段永贤说。
塔里木盆地油气藏普遍具有超深、高温、高压、高含硫的特点,这对井控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油服企业安全管理一直是油田公司安全管理的“短板”,再加上人员变更频繁,更是给井控安全带来隐患。去年的两起事故有一个共同原因:人员频繁变更带来的能岗不匹配。
去年,原开发事业部的《开发事业部特殊时段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专报》里写道:截至2018年5月9日,开发事业部管辖的31支钻井队中,有7支队伍因人员配备不足、人员变更数量过多无法满足安全施工要求。
无法满足安全施工要求,就无法保证安全生产。人员频繁变更制约着油田高质量发展的脚步。
改革:深入调研,瞄准短板放“实招”
4月19日,中秋2井井架耸立,其左右两翼,是今年1月份相继开钻的中秋101、中秋102等井,这些井正在向地层深处钻进。
“要加强融合管理,把工程服务企业当作自己的队伍一样,做到吃住一样、考核一样、责任担当一样。”去年5月份,油田公司党工委书记、总经理杨学文在库车山前所讲的话让当时在场人员至今记忆犹新。
为了破解人员变更频繁给安全生产带来的难题,从去年5月14日到5月27日,油田公司党工委新一届领导班子展开广泛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台相应的解决措施与方案。
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油田掀起“大讨论、大反思、大排查、大整改”活动的热潮,并发布实施“十条禁令”,突出强化“两个总监”责任落实,加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集中排查治理,打赢了安全生产翻身仗。之后,油田公司党工委着眼顶层设计,赋予“两新两高”工作方针新内涵,提出了“十四个既要也要”,部署了十个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六个统一”,积极推进甲乙方融合管理,提升甲乙方干部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在油田公司党工委的精心部署和统一领导下,油田大力推进成本写实,创新生产组织方式,优化完善工程技术服务承包模式,提升前线关键岗位、技术岗位的性价比。结合钻试修井市场人工费现状,对比行业标准,制定了新的钻井工程人工费等定额标准,提高了员工的收入。
“自从油田公司提高油服企业待遇的政策出台后,我们普通操作工的薪酬每月提高了1000多元,彻底改变了过去留不住人的状况。”承钻中秋2井的第二勘探公司80003钻井队平台经理罗柱军说。
现在:精中选优,队伍“提素”见实效
“自从人员待遇提高后,彻底改变了以前招人难的状况。加之我们公司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激励政策,比如,对表现好的员工可以转成合同化,更有利于队伍稳定。”在中秋101井井场,第四勘探公司80010钻井队平台经理余友清说。
杨宁曾经是市场化劳务工,由于技术过硬和管理能力强,他从副司钻岗升为平台副经理。“自从转变身份后,我的薪酬待遇得到大幅提升,而且每年休假来回路费也给报销。”杨宁高兴地说。
在80010钻井队,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了“蝶变”的不只杨宁一人,还有新近走上副司钻岗位的蔡明坤、杨晓峰和由大班班长升为固井技师(实习)的黄志刚。
“能给员工提高待遇,是因为油田给我们提高了定额标准。”余友清说。
这种变化不只在四勘公司存在,在油田其他油服企业也普遍存在。
在东河—哈拉哈塘优质气源利用工程哈16-17X井集输管道焊接现场,现场进行旁站监督的安全员吴强说:“今年工资增加后,施工队伍稳定多了,而且每个人的责任心也增强了,现场也好管理了。我们现在的焊口合格率达到100%。”
在牙哈5-2H井井场上,一勘公司70138钻井队平台经理韩佑汶说:“过去我们上岗取证培训,去8 个人,能有2个人通过就不错了。现在通过率能达99%。因为待遇提高后,我们可以精选素质高的人员,通过率自然就高了。” (记者 赵炳春)
(2019年5月10日塔里木石油报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