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穿一双鞋 走过十年路
生活中,常听人们会用“两人好得要穿一条裤子”来形容朋友关系好。今天,记者要告诉大家独山子有这么一对好朋友,他们十年来同穿一双鞋子,并走出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兄弟情。
他们是53岁的吴慧明和46岁的阿力木•买买提。
住在八区的吴慧明27岁时,因遭遇一起车祸,伤了右腿。2009年,他的右腿不幸再次受伤,不得已做了截肢手术,从此依靠双拐行走。
阿力木•买买提是阿克苏人,5岁时一次意外事故,让他失去了左腿。
阿力木从小失去父母,是哥哥把他抚养长大。三年前,他的哥哥也因病去世了。阿力木说,从小生长在农村,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差,20多岁时为了生计,跟随亲戚来到独山子打工谋生,在独山子学会了电焊和打馕的手艺。
“那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呢?又怎么穿上了同一双鞋子?”记者好奇地问。
听到这个问题,吴慧明和阿力木相视一笑。阿力木用表情示意让吴慧明回答。吴慧明向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那是2009年的春天。一天,吴慧明驾驶电动三轮车送女儿去一幼。路过金山路商业街时,忽然听到有人在喊:“哎,朋友,停一下,停一下。”当时,吴慧明下意识地停下车,四周看了看,没有看到有自己认识的人,正准备走,声音从对面又传了过来,只见一位拄着拐仗的人走到他的车前。这个人笑着对吴慧明说:“对,就是叫你呢。你的脚是多大的?”吴慧明答:“41。”
“噢,太好了,和我的脚一样大。你等我一下,不要走,最多20分钟,我就回来了。”这个拄着拐杖的人转身边走边说。
不一会儿,吴慧明便看他从对面的铁皮加工店里出来,手里提着一个袋子,里面装了6只左脚的鞋,有皮鞋,还有运动鞋。吴慧明接过袋子,也没多问,道了谢后就回家了。
后来,吴慧明才知道这个给自己送鞋子的人名叫阿力木。“那天,阿力木对我说,以后我穿右脚,你穿左脚,我们可以同穿一双鞋了。”吴慧明说。
回到家,吴慧明把这个惊喜告诉了媳妇。他的媳妇高兴地说:“你真有福,遇上好人了。”吴慧明打开袋子一看,呦!全都是品牌鞋,在这之前他还从没舍得买过这么好的鞋子,最贵的鞋也没超过一百元的。
那年秋天,阿力木又送给吴慧明了6只鞋,有单的、棉的。从此,两人便因送鞋而相识了。开始那几年,每次只有送鞋时候他俩才交流一会儿,几乎没有太多深交。
后来,阿力木的铁皮加工店关门了,他到南昌路市场附近的一家馕房打工了。
阿力木很能干,在馕房打馕每天工作近十个小时。阿力木说:“干体力活儿比较费鞋,每年我得买好几双鞋子。 我是汗脚,我都买真皮、透气性好的鞋子,这样脚才舒服。我会攒上五六只后,一起送给吴大哥。”
吴慧明因为身体原因,早早办理了病退,平时接送女儿上下学,在家里干些家务,很少出门。
吴慧明说,10年来,阿力木一共送给他30多只鞋子,他这一辈子都穿不完,到现在家里还有十几只新鞋没上过脚。
阿力木给吴慧明送鞋时,看到他家的经济状况不如自己,便在逢年过节时给吴慧明家买些米面油等东西送去。
去年春节,阿力木到吴慧明家拜年,还专门给他的女儿包了压岁钱。吴慧明心里过意不去,好几次对阿力木说:“这些年尽是你在帮我了,不仅帮忙修三轮车,还给我送馕。我也很想为你做点儿事情。你住在几区?我想去看看。”
“没想到,每次询问,都被阿力木打岔或借口说忙得很,推脱了。”吴慧明无奈地说。
当记者听说了他俩同穿一双鞋的故事需要采访,吴慧明才终于如愿了。
4月9日,他在记者的安排下,走进了阿力木的家。那天,阿力木盛情款待了吴慧明,兄弟俩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格外开心。
阿力木对吴慧明说:“老哥,你不要生气,以前不是我不告诉你我住的地址,我是想,等我买了新房子,装修好后,请哥哥和家人一起到我的新家好好玩玩,那里有电梯,对你很方便。”
记者在采访中感到,阿力木和吴慧明都没有把自己当成残障人,他们自力更生,生活乐观,乐于助人,由衷感恩社会、感恩国家,感谢生活让他们彼此相识、相知。
哥俩共同的愿望是同穿一双鞋能走得更远,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