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割煤的”创新密码

推荐表 QQ图片20200414112309.png

2019年一季度锦界煤矿综采一队安全高效完成了安全生产任务。队里员工个个热情高涨,全身心地投入到二季度“生产运营百日会战”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中。

坐在防爆车上,锦界煤矿综采一队的煤机司机鲁瑞向车窗外望了一眼,宽敞整洁的巷道里,一盏盏灯发出静谧而明亮的光,想着这些天虽然工作面起伏大,顶板的压力也大,但自己独自一人还是将煤机控制得很好,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他又把目光移向车前方,行驶了35分钟才到达目的地——31114综采工作面。

31114综采工作面,曾让在2018年年底在这里初采的综采一队犯了难。“工作面长达370米,底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等问题让我们在这全面推行自动化割煤工艺,进行自动化割煤感到信心不足。”综采一队队长李军感慨,“我们只能充分吸取之前自动化割煤的经验,进行再探索、再创新,在我们全队的努力下,现在各项工作平稳运行。”

李军所说的自动化割煤源于锦界煤矿2016年以来全面推行的自动化割煤工艺。得益于自动化割煤工艺,如今煤机司机摒弃了过去重复枯燥的操作,极大提高了矿井安全生产水平。

工作量、采煤效率、劳动力、安全等问题是煤炭企业发展中绕不过的难题。如何逐步解决这些难题?锦界煤矿意识到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变革传统割煤方式、推动行业转型发展。

2016年,锦界煤矿在31112综采工作面率先探索自动化割煤工艺,开启了新的采煤革命。

一直在采煤一线,干了多年煤机司机的鲁瑞,开始面对自动化割煤工艺,让他和队里员工多少有些不适应。

“当时,我们觉得难以驾驭,尤其是像我干采煤机这个岗位,以前是两个司机共同控制前后滚筒采煤,而新的自动化割煤方式是煤机自动模式下,依靠记忆割煤,这一过程中,只需要一个煤机司机监控整个采煤机,根据工作面状态适当给予人工干预即可。”鲁瑞说。

那是一场从思想到技术的艰辛磨合。

“冯高峰,没有特殊情况,你尽量少人工干预操作,有问题就反映!”在李军准备采用采煤新工艺大展身手的时候,很多个“冯高峰”的做法让他意识到,没有思想的共识,就没有力量的凝聚。只有让员工彻底转变思路,打心底接受新工艺的变革,才能让自动化割煤工艺发挥真正的效能。

传统的采煤工艺需要各条生产线上的人员共同配合,而新的自动化割煤工艺最大的变化就是少人。如何让大家思想统一,将人员减下去,还要保证安全,保证生产?经过多次研究,矿里和队里决定,尝试探索先将一些辅助性的不重要的岗位人员减下来。同时,加大培养一专多能人才的力度,通过有计划的多岗位培养,让人员“精一行,会两行,懂三行”。

与之呼应的是对开展采煤工艺变革中,一直进行的“大走访、大宣讲、大推进”活动。这三大活动,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最终目的是推动自动化割煤工艺推进。其中,大走访是基础,是一个大调研大动员的过程,和队里各个岗位的员工面对面,摸情况,找问题,谈认识。大宣讲是载体,也是一个大学习的过程,通过宣传提高广大员工干部的思想觉悟,提升大家对自动化割煤工艺的信心。大推进是根本,是在收集听取大家的意见和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基础上,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凝心聚力推进自动化割煤工艺。

有了思想上的认同,李军带领大家开始一步步适应自动化割煤工艺。在这一过程中要确保生产作业安全,这是全队的首要任务。在全面推行自动化割煤过程中,没有先例可以参照,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面对新工艺、新技术,综采一队以危险源辨识为突破口,以强化制度建设为抓手,结合生产实际,对危险源不断进行再辨识再评估,辨识出综采自动化危险源17条,并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编制了《自动化割煤作业流程》,新增作业流程14条,优化作业流程17条;编制了相关安全技术措施26项,如液压支架跟机自动化安全技术措施、采煤机记忆割煤安全技术措施、机头机尾自动割三角煤安全技术措施及“三岗合一”设备操作安全技术措施等安全制度,全员学习,严格执行,保证了现场安全。

2017年,锦界煤矿出台了《综采工作面自动化割煤实施方案》,要求负责回采31112工作面的综采一队全面采用自动化割煤工艺。

“过去,我们生产时全靠人工拉支架,一个班干下来,有时候手臂都僵硬了,现在,支架通过红外发射器实现支架和煤机联动进行自动拉架,只需要一个人监护支架运行就可以了,大家最直接的体会是工作量小了。”该队支架工刘鹏飞已经尝到了自动化割煤工艺的甜头。

在工作面,采煤机可以进行记忆割煤,支架能自动跟机拉架,所有的设备可以在控制台远程控制启停。综采自动化割煤,极大减少了劳动用工,有力保障了安全生产。生产期间,马蒂尔处“三岗合一”,过去一个班需要3人同时作业,现在只需要1人就能完成。原来需要2名煤机司机、2名支架工,现在分别1人即可完成任务。

煤机司机鲁瑞总是记得多年前他与搭档崔国强在一起开煤机的情景。那个时候,他们两人相互配合着分别控制着煤机的前滚筒和后滚筒,除了技术要求外,最考验的就是两人的默契了。搭档时间久了,他俩只要相互一晃矿灯就知道下一步要干什么了。

现在,只要新工作面平稳,各项条件良好,割煤的时候只要把各项参数设定好,基本就能够正常、稳定生产了,遇到异常时进行人工干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安全有了保障,效率有了提升,带来的是产量的稳步提高。2017年,锦界煤矿不断优化升级采煤机程序,综采工作面实现自动化割煤,每班自动化割煤可达10刀以上,割煤率达97%以上,日割煤29刀生产原煤2.32万吨,月产煤65万吨。

数字变化的背后,是采煤工艺变革下大家努力摘取到的硕果。尝到了甜头,大家开始主动改进自动化采煤工艺,让其更贴合井下的生产实际。

采煤机电控系统曾经让李军很是头疼,队里员工认为这些系统是厂家出厂设计好的,尽可能减少人为干预。但是不改造就与实际不符,影响正常生产。于是,大家集思广益,重点对采煤机电控系统进行了改造,最终让煤机实现12工步法自动化割煤。在煤机自动模式下,不需要人员干预和操作,即可自动完成各种动作,包括在机头机尾自动反刀,割三角煤时按照设定的行程自动反刀、左右摇臂按照设置自动升降、煤机速度自动调速等。在采高控制中,煤机主要依靠记忆割煤的方式,遇到特殊情况时,煤机司机可手动干预,煤机自动存储修正后数据。

还有一个难题,三角煤的自动化割煤工艺也让大家犯愁。煤机在割三角煤动作时由于运输机上蹿下移,导致煤机经常在两端头出现煤壁未割通,煤机底滚筒便抬刀的误动作,或是煤机割通后不能及时停机进一步成功返刀,同时还存在三角煤距离过长的问题。

为此,李军带着队里员工一起想办法,一次又一次做试验,通过对系统和参数的调整,成功解决了煤机在机头机尾割透不返刀或误抬刀等难题,实现了割三角煤距离由原来的32架缩短为27架,效率提高了10%。

三角煤割不透难题的破解,让大家信心大涨。“自动化割煤工艺刚推广的时候,一个班只能干到三到四刀,现在一个生产班可以割十刀煤”大家牛气十足地说。

自2016年以来,自动化割煤工艺在锦界煤矿调试运行,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2018年,锦界煤矿在新安装的31114综采工作面全面推行自动化割煤工艺,极大提高了矿井安全生产水平。 2019年第一季度,锦界煤矿综采一队累计完成自动化割煤1057刀,实现产量153万吨。

最近一段时间,李军和工友们思考着,要探索创新改进采煤机记忆割煤+远程操控,让采煤机在脱离煤机司机干预的情况下自动割煤,支架自动跟机拉架,真正向无人工作面迈进。

那又会是一个怎样的新时代?自己的采煤生涯又将因此而发生怎样的巨变?综采一队的员工们心里有了新期待。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