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局成套维抢修设备首出国门
本报讯 (记者 宁一 特约记者 王超)11月25日,成套维抢修设备开始装箱发往苏丹。这是管道局自主研发的成套维抢修设备首次走出“国门”。管道局常务副总经理陈庆勋在抢险中心现场宣布设备起运。
此次设备出口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管道局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抢险中心在持续深化改革的前提下,转型为施工服务与产品销售“双轮驱动”的开篇之作,是科研成果转化、出口成套维抢修设备的首例。设备主要提供给苏丹六区业主,包括开孔机、封堵器等4种不同管径的全套开孔封堵及抢险设备共计96台套。
多年来,抢险中心作为中国石油管道应急救援响应中心、国家油气管道应急救援华北(廊坊)基地,先后完成兰成渝抗震救灾抢险、亚残会管道抢险、中银线凝管抢险、北京通州原油泄漏抢险、黑格里(苏丹)战争管道爆炸抢险、冀东油田10·31管爆抢险、天津港“8·12”爆炸事故抢险、“12·20”深圳山体滑坡事故抢险等百余项国内外大中型抢险,及时恢复了管线油气供应,保证了企业、居民的生产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也挽回了大量经济损失,被社会各界誉为“油气管道尖兵”和“刀尖上的舞者”。
与此同时,管道维抢修科研队伍不断成长壮大,自行创新、设计、研制了一系列标准化开孔封堵装备,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0%,可满足国内目前所有口径、钢级和压力管道抢维修需要。在此基础上,抢险中心采用“自主设计+社会化加工+集成调试+分销培训+售后服务”的模式,充分利用中心技术优势并辅以社会资源,向合作伙伴推广自主研发设备。
经过多年的合作,抢险中心与苏丹六区业主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今年,业主准备更换已使用十年之久的维抢修设备。得知这一消息后,抢险中心高度关注,安排专人第一时间接洽业主高层,积极推介自主研发设备。通过业主严格的出厂测试,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得到肯定,标志着抢险中心已具备带压开孔封堵设备及物资的自主研发设计和加工能力,对于下一步扩大销售市场意义重大。
从维抢修服务到可以提供施工服务、产品销售、技术咨询等一揽子核心业务,抢险中心进入了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下一步,抢险中心将牢牢把握这一新的业务增长点,进一步加大设备研发力度,规范设备加工流程,建立设备质量体系,明确设备详细参数,完善各种配套检测报告,为下一步设备的大范围销售提供基础保障,实现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