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
珠峰上的中国精神





  国庆档的电影中,《攀登者》无疑是值得期待的,不仅仅有因《战狼2》和《流浪地球》而名声大噪的吴京主演,更因为《攀登者》这部电影是对上世纪中国登山队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的真实历史再现。耻辱,自责,感动和自豪四类情绪在电影中的交织给人以强烈的心灵浸染,生动体现了永不放弃、勇攀高峰的中国精神。
  电影开篇是一只蓑羽鹤在飞越珠穆朗玛峰之时坠落,暗示我国登山队员于1960年登顶成功却因未留下影像资料而不被世界所认可。而在结尾,蓑羽鹤飞过珠穆朗玛峰,发出骄傲的鸣声,暗示着中国人登顶珠峰,到达世界之巅,打破了国际质疑,实现了“登上去,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的愿望。
  主线围绕两次攀登珠峰来展开,不管是当了十几年锅炉工人后仍然清楚地记得冰川裂缝的方五洲,还是瘸了一条腿依然在珠峰观测的曲松林,对于攀登珠峰,都有着深深的执念。登或是不登,山都在那里。或者换句话说,总要有人从北坡登顶珠峰,那么为什么不是中国人呢?
  印象更为深刻的,便是方五洲和曲松林之间的恩怨交集。方五洲因救曲松林而放弃了摄影机,导致国际对中国登顶珠峰不认可。方五洲曾问曲松林,若当时两人处境互换,曲松林该如何。曲松林说会保摄影机然后再到地下赔罪。但在第二次登山,李国梁为保摄影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之时,曲松林才被触动。换成任何一个人,都不会为了救一个冰冷的机器而放弃自己兄弟的生命。国家荣誉自然大于自己的生命,可如果是别人的生命呢?一个人尽可以决定自己的生死,支配自己的生命,但却无权决定他人的生死。
  这部电影上映后并没有收获预想中的好评如潮,许多人都对方五洲和徐缨的感情线进行批驳,但我认为这条线并没有不妥。首先这条感情线在电影中占的分量并不多;其次,英雄也是人,也有自己的个人情感,正是这种在国家与个人情感之间的选择,更加凸显了方五洲对攀登珠峰的决心,与徐缨的爱情也显得更为动人。
  影片中有青年问道:“为什么中国人要攀登珠峰?”用方五洲的话来说,便是“我们自己的山,自己要登上去。”珠穆朗玛峰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攀登它,意味着向世界宣告中国领土不可侵犯,是为了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将高峰踩在脚下。这不仅仅是对山的攀登,更是对于人生的攀登和对新中国成长之路的攀登。
  “每个人心中一定要有一座山,不一定有珠峰那么高,但将是可以永远为之奋斗的目标。”我想这也是电影想要传达的内容。我们可能一生都不会登上珠峰,但可以有像珠峰一样的远大抱负,这也是中国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