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献给母校三十五岁生日
阿心(匈牙利)

我的大学很特殊

没有围墙

没有校舍

授课的是专业老师

学生来自各业各行

三十多年前的我们

坐在小学课堂

上的大学课程

满教室并不年轻的脸庞

像小学生一样

认真地听

专心地记

为了让理想插上翅膀


我们上大学

不仅为文凭证书

为夺回耽误的青春年华

更为把该学的知识弥补

求学若渴的我们

孜孜不倦

秉烛夜读

几度疾风摧

几载寒窗苦

圆了大学梦

大展人生宏图


这一切

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学校创办人胡大白

是个传奇人物

难忘1984

受改革开放春风鼓舞

胡大白与丈夫杨钟瑶

30元起步

租教室,请老师

招生广告大街糊

办起自学考试辅导班

早出晚归,不辞劳苦

无怨无悔,相互搀扶

漫漫求索路

无人喝彩

萧瑟风雨中

默默付出

趟出创建民办高校一条路


那时的我们

亲切地叫她胡老师

她,外表端庄大气

内心激情满怀

她,敢为天下先

铁肩担道义

她,有超常的勇气

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

让中国第一所民办高校

屹立在辽阔的华夏大地

我们这些莘莘学子

见证了历史的奇迹


三十五年的峥嵘岁月

三十五年的砥砺前行

多少道坎坎坷坷

多少次挥汗如雨

多少回泪撒黄河

多少个不眠之夜

这条路有多难

只有探索者尝过

这条路有多苦

唯有跋涉者趟过

尝尽了创业的酸甜苦辣

饱经了拓荒的雪雨风霜

迎来了社会的赞扬

收获了累累的硕果


三十五年的路

曲折而漫长

每一个脚印

印证着曾经的徘徊

每一步台阶

都要排除阻碍

胡校长,从青丝到白发

相濡以沫四十年的丈夫

在奋进中累倒,病逝

她,从悲痛中走出来

擦干泪,向前走

肩负重任

胸有宏伟的大爱

意志,依然坚韧不拔

步伐,照常坚定有力

为国家培养人才

披荆斩棘,迎难而上

开创出属于民办高校的品牌


回望岁月的足迹

温暖的校园记忆

珍贵的读书时光

同窗的深情厚谊

老师们的音容笑貌

历历在目,永记心底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言传身教,刻苦敬业

流传着园丁们感人事迹

开拓、拼搏、实干、奉献

精神之光,像一盏明灯

照亮漫长的寻梦路

更使学子终生受益

三十五年的春晖

孕育了一批批优秀群体

培养了一个个杰出贡献者

有众多熠熠闪光的名字

也有真才实学的默默奉献者

桃李满天下

人才济济

悠悠寸草心

感念恩师

牢记母校的期冀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我的亲亲故乡

黄河科技学院

一个响亮亮的名字

回荡在中原大地上

像喷薄欲出的红日

霞光万丈

枝繁叶茂

满园芬芳

一幢幢现代化大楼

放飞了梦想

高科技教学设施

应有尽有

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

绚烂绽放

厚德博学,砺志图强

提倡创新精神

带来了新气象

严谨的治学作风

培养创新人才

屡获嘉奖

全国民办高校先进单位

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

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

中国民办高校史上一座里程碑

一面全国民办高校的旗帜

在神州大地上高高飘扬



三十五年的奋斗进取

董事长胡大白

荣誉频频上榜

中国当代教育名家

民办教育理论研究的领军人物

民办高校内涵建设发展理论的倡导者

中国最具魅力校长

首届全国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

中国十大女杰

全国“三八红旗手”

获“大学女校长终身荣誉奖”

光环下的胡大白

盛誉之下

低调谦和

目光注视远方

机遇和危机并存

与黄科院领导班子一起

继续把民办高校的路领航


展望学校未来

心潮激荡

前景无限宽广

优良传统

薪火相传

搏击踏浪

谱写新的篇章

师生凝心聚力

实现美好理想

我们相信

母校的明天

一定壮丽无比

更加灿烂辉煌


黄河科技学院的奇迹

不再是神话

胡大白

不仅是美丽的传说



个人简介:阿心,本名翟新治,九十年代初出国,1985年到黄河科技学院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现居匈牙利布达佩斯。现任匈牙利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会员,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会员。旅居海外后,在海内外报刊上发表过反映旅匈华人生活的散文、小小说等数百篇,其中数篇被中国国内多家报刊转载,部分作品获得海内外文学奖项,其中《寻梦的路有多远》荣获2018年河南省高校新闻奖副刊类一等奖。曾在海外媒体上办过《阿心手记》专栏。作品集有《爱按门铃的劳尤什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