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道,我谈敬畏





古人云:“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当我们细细品味时,事实确实如此。无论是在与人交往时,还是处理事情时又或是面对大自然的时候等等,我们都需要怀着敬畏的态度去对待这一切。这不单单是态度的表现,更是智慧的彰显。
敬畏是我们人际交往中所需要有的一个态度。我们身处校园之中需要与本校的同学、老师们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程度的互动,如在各大活动之中,我们得需要把平时的对待老师、同学们的态度端正起来,保持足够的敬畏。这不单单是礼貌的表现,还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应有的智慧,更是我们对于自身的约束。倘若在生活中我们与老师同学们交往时没有尊敬没有谨慎,这是对自己行为不负责的表现,也是对他人的不尊敬,这将会给老师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带来严重的伤害。
秦朝时期的秦二世胡亥与宦官赵高,当他们执政之时,对敬畏一词的含义早已忘却,故而对朝廷大臣、平民百姓,进行一系列的压迫政策。而最后以秦朝覆灭付出了惨痛代价。因此,我们在生活日常交往中需用敬畏来加强自身的约束,以求我们未来的道路能够走得更顺畅及长远。
事事草率,不如事事敬畏。我们在生活中难免要去处理事情,小到帮忙做家务、帮老师跑跑腿,大到主持活动、处理工作上的问题。在这些事情上我们有些人会选择草草了事、随意应付,也有一些人事事专注,认真处理。对于我们来说无论事情的大小如何都需要认真的去做。因为我们需要保持一个严谨的态度去面对。假如,我们对待事情都以不负责,不认真,随意的态度去处理事情,短时间来说能让我们很轻松但是按长久来看这就是对他人委派的任务不尽心,对自己不负责。
三国时期的曹操,在攻打张绣之时因自身态度的不端正,对事情的随意。导致最后原本投降的张绣突然反水导致大将典韦,长子曹昂身死。由此可得知对待事情不敬畏,不认真,所酿成的错误与缺憾。因此我们应该始终对事情保持敬畏的态度,以免因为自身态度问题而导致出现令自己遗憾终身的事。
环境之美,美于自然;自然之美,是需人们的爱护才可长存。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是大自然所给予的,从古至今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并不单单是美丽且融洽的生活环境,更为我们文人提供了灵感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的优美的文章,一首又一首流传千古的诗词。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爱是庞大的,我们应对大自然也怀着一颗敬畏之心。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我们大自然遭受到破坏。如水质、大气的污染,树木的砍伐,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这不仅是对大自然的伤害更是对我们自身的生存环境的破坏。更是使流传千古的名篇、词赋的产生减少。因此,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了我们的大自然,我们要始终对大自然怀着一颗敬畏之心。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就要爱护大自然,最后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敬畏,是一种方向,指引我们前往智慧之路;是一尊天平,平衡我们已有的人际关系;是一把钥匙,打开我们内心世界。
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又或者是大自然,我们都应该怀着一颗敬畏之心,这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