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感



  编者按: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秉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价值理念要求,带领学生前往上海开展专业见习活动,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启发了学生对广告学专业的理解。本期将继续推出学生的见习感悟,希望本报读者能借其所闻所感将自己的大学之路走得更为宽广。
  我从没有如此期待过一个旅程,浩浩荡荡七十余人,抱有去探索深究一个城市灵魂的目的,坐上火车前往我们的目的地———上海。去发现上海的厚重,去体会上海的美,去在上海留下我们的足迹,也在我们心里留存一段上海的剪影,往后余生,无限回味。
  经过一夜的颠簸,从火车上下来的感觉和身边的众多旅人一样,很累……又坐上大巴车,跟着大家一起颠簸到第一个目的地--M50创意园区。这儿是一片艺术家聚集、创意碰撞丰盈的土地。早上七点钟的园区,是安静又沉默的,园区在沉睡,艺术们的作品也在沉睡。七十多个人进去的时候当然会乱糟糟,但很快,大家就都安静了,脚步轻轻,心意轻轻,生怕内心厚重的尊敬,崇拜会突然打扰到那些神秘的隐居在这的生灵。是的,好在我还是个18岁会相信奇幻秘密的女孩儿,踏进这里的我带着火车上遗留未走的疲惫,混合着梦一样美妙的情调,陷入了眩晕。眩晕着挤进别人的艺术天地,眩晕着被凌乱的色彩图形抓住,被调皮的器具和文字语言包围,那是一种真实的快乐,没有边际。完全的艺术家生活于我来说是崇敬却恐惧的。艺术梦想是一股无法把我拉出现实生活泥沼的力量。我愿意自我沉沦,挣扎在人群的生气和艺术的无边幻象里。亦真亦幻,亦美亦纯。在这种挣扎中成为融进艺术与现实两个世界的人,也同时成为游离在这两个世界边缘的人,不被任何一方吞噬。
  一天之内眼见两个极端是突兀的,却也是让人能够接受的。人生不就这样,总是陡转峰急。上海的现实魅力在于高级,高级的气味,高级的建筑,高级的商场……一种拥有了上海的某些东西就好像拥有了人生的王座,登上巅峰,自己便成为高级的感觉。那种高级,并非单纯地存在于人类阶层世界,还存在于对自然链条的征服与掌控,处于登顶自然链条以达到舒适生活目的的层面。不只是人类为其服务,整个世界的自然生态都是其人生的服务系统。舒适又自在。
  在广告公司里,没有想象的人来人往,没有电视剧场景里每个人都雷厉风行、火急火燎奔走的场面,广告公司也不是我以为的安插在高耸的写字楼中的某几层。我们去的两个创意公司,是小巧,精致,温馨的创业公司。听到别人的创业故事,创业思路理念,只能让我感慨:辛苦,宏大。我会怀疑,他们是如何能有这些思想,是什么让他们有了这样的启迪,是什么让他们坚持到现在,让他们失败,又让他们克服失败走到现在。他们接触的知识是学科里的精华,他们感触的时代,是跳动最剧烈的那条脉搏,他们走在我们的前面,追赶着时代的步伐,也一直在意图超越时代,引领时代。这是一种胸怀,一种格局。看到这些之后的我,发现自己实在渺小,自困,实在每日过的不知所云,平平淡淡,生活平平淡淡,思想上也没有风起云涌,也没有掀起什么波澜。我还未起步,我还需努力。
  我们经常在书本上思考的问题,如今也被带到了行走的路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求学的目的是否一开始就发生了偏差?大学的定位是否就决定了求学的学生的人生轨道?我们走出自己的圈子,走到别人的领域,看到了那么多,听到了那么多,有多少益处?看到鸿沟般的差距,人是否就该伤心气馁?当作为小人物存在的平淡事实和自己内心理想的波涛汹涌起了冲突时。我发现,人只能自己成全自己,狠下心将自己定位到一个自己理想中的位置,然后自己去追寻救赎,自己给自己答案。欣慰的是,写下这些的时候我又回想起前文的那几百字,自己根源思想的操控会暗示你求得相同的答案,会引导你趋向于同一个方向,真正推着你向前去的就是你自己,是一个你自己都不知道的如此坚定理想的你自己。让理想主义依然理想主义,让脚踏实地更加脚踏实地。
  白日有白日的剪影,暗夜有暗夜的光芒。我努力看清各自的面目,却不曾想,它们已在我看不见的地方,悄悄融合。我分不清的现代文明与自然风光,我看不懂的真实生活和艺术幻想。这几天我走进了许多博物馆,艺术展。我看到很多能带人们穿越历史,脱离现代的历史物件,我们之间奇异的共情变成利爪,抓挠着我的心、蒙蔽住我的眼。它们逼迫着我用我的灵魂去触碰,去发出声音。无论什么样的感情都能用具体事物来表达,有的会用力过度,而大多数都会是恰到好处的舒服。生活多点细节,多点多样的思维,不必刻意去区分开白日剪影和暗夜光芒,只是单纯能睹见这两者,不已经足够幸运了吗?我们阻止不了外物变化发展,是不是应该尝试着去接受,是不是应该让自己的思维让自己的习惯去改变,去创造新发展中新的美。
  离别上海,启程回郑。见习之旅告结,思想永远在路上!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