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做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记河南省优秀教师丁雪艳





  编者按: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离不开榜样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宣传那些秉持理想信念、保持崇高境界、坚守初心使命、敢于担当作为的先进典型,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尚。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报推出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学习他们。
  丁雪艳,女,博士研究生,副教授,河南省优秀教师。长期以来坚持一线教学,安教乐教,爱岗敬业,教学能力卓著;高层次科研成果有所突破;开创文化栏目,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参加赛事,以赛促教;积极组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担任教研室主任12年,基层教学组织工作成效显著。
  传道授业 为师之本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新时代的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传授技能,更要传播理想传播真理。教师这一职业,被人称为‘灵魂的工程师’,面对学生,我们要做塑造灵魂塑造生命的工程师。”丁雪艳如此谈起自己认为的新时代的教师形象。
  教学工作中,丁雪艳老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安教乐教,一直秉持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素养。多年来,她坚持在教育教学和管理第一线,在工作中讲究团结协作,服从组织安排,敢挑能挑重担,积极完成学校及学院交付的任务,成绩显著。课堂之余,她经常与学生推心置腹谈心,让学生少走弯路。她常常在课余时间义务帮他们辅导《大学语文》课,热心解疑答难,很多升入本科阶段的学生多次表达感激之情。有几位经她辅导的学生已经顺利考上研究生。秉持课程思政,帮助学生用积极阳光的态度看待社会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她认为,新时代环境下,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要结合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互联网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结合新媒体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利用网络平台有的放矢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同时,积极组织在线课程建设,2018年主持建设在线精品开放课程《神话传说故事与中国文化》,已被确认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课程上线运行之后,在线答疑、课程维护,任务繁重,但看到选课同学的五星好评,又觉得是满满的鼓励。目前课程已在中国大学慕课网、超星学习通、文华在线、智慧树等平台上线运行,在线学习千余人,页面浏览量总计逾11万次,影响广泛。
  严谨求进 为师之道从教十多年来,她一直在坚持学习专业知识及教学理论,以广博的知识拓宽学生视野,以传神的语言拨动学生心弦,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在学生评教活动中连续多年教学效果评估优秀。
  作为学院教学督导,平均每学期督导听课二十次以上,认真督教,及时反馈,并在督导过程中反观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2010-2013年兼顾教学工作的同时在河南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按期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在继续学习中自我提升,扎实专业基础。
  多年来,曾荣获中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师”“文明教师”等称号。2015年被评为郑州市优秀教师;2017年获学校“最美教师”称号;2018年获学校微课大赛一等奖、讲课大赛三等奖;2019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
  新媒体时代,积极探讨教学与实战接轨,在参赛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所以她积极指导学生参加赛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丁雪艳老师带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传统文化单元,在河南省级赛2016年获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2017年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2018年获一等奖两项,2019年获一等奖两项并突围国赛,暑假带学生南征北战,其中一项获国赛微课组一等奖、一项获数媒微电影组二等奖,这也是他们在此项赛事中的新突破。
  同时,她自己也积极参与赛事,积极探讨教育教学手段,以赛促教,2015年参加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成果评选活动,《读书》《文化论谈》获两项二等奖;2016年获河南省教育厅信息同技术工作三等奖;2017年获河南省教育厅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大赛,三等奖,2018年《葫芦情怀》《汴绣人生》均获河南省教育优秀成果大赛一等奖。
  立足教学 提升科研担任大学语文教研室主任12年来,她不仅肩负着自我提高义务,还有带动本教研室教师共同进步的责任。
  近年来,立足教学,积极主持课程教法研讨,在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并组织本教研室青年教师将教学思路转换成项目课题,近三年来,组织教研室老师申报省市级教研课题《大学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研究》《阎连科的小说创作与中原文化》《河南文化资源转化成中原特色文化品牌培育研究》等十余项,均已按时结项,有多项获一等奖。
  同时,注重个人科研层次的不断提升,参与中华书局古籍整理类重点项目大型韵书《佩文韵府》十卷一百多万字的点校工作。获批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重点研究项目,进一步提升专业科研水平,在全校尚属首例,实现了我校教师在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申报上的零突破。
  2015年度成功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又一次为学校科研实现新的突破。另外,作为第一参与人参加河南大学的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今年结项评定获优秀等级。
  传承文化 践行为先丁雪艳老师作为一名大学语文教师。她笃信“大学语文不仅是学校的人文素养课程,更应该是传播文化的阵地。”所以,课堂之余,她就带着大学语文教研室的老师们开创文化类栏目,2007-2016年教研室成功举办六届中州大学文学作品朗诵大赛,丰富了校园文化,推动了学风建设。2017年成功举办第一届郑工诗词大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近年来开创了悦读时光朗读栏目、建立了文化论谈栏目和微信公众平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近两年,借助新媒体向学生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论谈已录制播出《传统节日文化》《民俗文化》《走近非遗》等近二十期节目,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文化论谈公众号先后推送100余篇文章,引导学生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和践行者。
  2017年3月朗读社悦读时光启动,致敬经典,传承文化,目前该栏目已经坚持两年半了,通过朗读优秀经典,引导学生亲近中国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018年以来,在全校开设《神话传说故事与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与中国智慧》等通识课,用课程广泛引领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不忘初心 扬帆起航习近平主席曾经勉励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丁雪艳时刻比照这个标准,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安教乐教,力争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使命,才有担当。教学过程就是育人过程,教师应将理想信念的种子传递到学生内心世界,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扎实的学识征服学生,用仁爱的关怀化育学生。新时代,再出发。她说,她只愿做一名学生心中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