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专业强校
——从我校多部作品登上“学习强国”谈专业建设
2月15日至5月21日不到100天的时间里,开通不久的“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先后发布了我校刘晓鹏副教授作曲的作品《初心》、牛光夏教授的评论文章《归途列车串起家风故事与人间真情》、李百华教授作曲的作品《再唱沂蒙山》与《最美微山湖》、党委宣传部牵头拍摄制作的《以青春歌唱祖国》MV、孔令强副教授团队创作的黄河滩区主题口述纪录片《初心辞》、孟梦副教授的评论文章《蒋祖慧:足尖上的风采》以及刘强副教授团队创作的视频《润物无声——记三位来自山东艺术学院的“黄河滩区第一书记”》,有的还被推荐到“学习强国”全国学习平台首页予以展示。
众所周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中宣部组织建设的,我校精品力作在该平台接连闪亮登场,振奋人心。2019年是学校新甲子的开局之年,从上述情况看,这个“局”开得好,真真正正实现“开门红”,赢得“满堂彩”。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从专业艺术实践与创作成果的捷报频传,我们看到,“专业”一词格外引人注目。
山东艺术学院是专业艺术院校,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人才能干成、干好专业的事儿,极尽专业的作品才有可能是精品,才能登上党中央确定的党员干部权威学习平台——“学习强国”。
经过专业整合优化之后,我校现有30个本科专业。总体看,同整合之前相比,专业数量减少了,但教学中心地位更加巩固,专业建设得到新加强,专业结构更加优化,更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契合学校办学定位,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其中,部分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被评为省级特色品牌专业和山东省高水平立项建设专业群。这是山东艺术学院60年弦歌不辍、一甲子薪火相传奠定的深厚基础、学术品格、发展根基和坚实基础,更是山东艺术学院置身新时代、开启新甲子、踏上新征程、展现新担当,华丽转身、弯道超车,建设现代化高水平艺术大学的“本钱”和底气。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近年来,在坚持以本为本、办好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学校加大博士、专业学科带头人引进和专业教师培养力度,全力推进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申报建设,实施“123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即每年投入一千万元用于教师发展与培养、二千万元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三千万元用于教学硬件提升,这些工作都使学校整体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今后,学校还将不断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和专业建设,持之以恒地做好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升工作。
之所以能“使学校整体面貌发生很大变化”,源于正确的办学思路,以及对这一顶层设计的坚信与定力: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申报建设为牵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以大学文化建设为内核,以现代治理体系建设为保障,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力争到2020年达到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条件,全力推动学校提内涵、上层次,实现内涵式发展,顺利完成“十三五”发展规划和综合改革任务,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现代化高水平艺术大学。
跻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学校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学术地位的集中体现。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申报建设是学校当前的头等大事,已经在学科专业建设、专业人才培养、高端专业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引进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战略牵引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专业建设上,应该牢固树立这样的观念,即专业整合是在检视铺展60年办学历史走过的道路,是坚持传统纬度的正本清源;专业优化是在着眼高等专业艺术教育的未来,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纬度上的守正创新。
2019年4月9日,教育部决定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即2019年至2021年建设1万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万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大力推进一流专业建设,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动态调整专业结构,优化区域专业布局。我们要提高认识、增强信心、下大力气、抢抓机遇、担当作为,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本科专业供给侧改革,结合区域内高校专业特色和优势,加强专业布局,适应新时代对高质量专业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我们相信,高等专业艺术教育也必将从做强专业开始,从做强学科起步。专业强,则学科强;学科强,则学术强:学术强,则学校强。学习强国,专业强校。专业集群建设的良性发展,也必将促推专业水平质的飞跃,带动学术质量学术影响的境界提升。如此,学校“提内涵、上层次”也就彻底做实、做细、做足了。梦想照进现实,专业强校之梦,也必将变成现实。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广使用至今仅半年时间,业已成为亿万党员干部日常打卡的重要学习媒介和共同精神家园。我们乐于见到,山东艺术学院师生有更多精品力作不断登上“学习强国”,继而在更大程度上展现新时代、新甲子山东艺术学院的实力与担当,更好地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