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问题,提高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

——评《『立体交互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研究》

张业蕾博士的《“立体交互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研究——以沂蒙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例》顺利出版了,嘱我写篇书评。我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了解不多,写书评确实有些惶恐,但又不好执意推脱,所以只能以一个旁观的外行人的角度略说一二。

重视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历来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而大力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尤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与教育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众所周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常采用理论灌输和实践教育等常规模式。平心而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常规模式确实有着独特的优势,但现代社会有着不同于以往的诸多特点,多元化思潮的出现、全媒体时代的冲击、大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不断提高等均显示出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构建的滞后性已经难以顺利、有效地完成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领的重任了。

张业蕾博士显然意识到了当前的这一困境,她的著作便是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发展的实际和教育模式现状出发,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导向,着力于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体交互”教育模式的。她指出,现实中的人们往往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完全等同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而忽略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针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她详细地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她认为,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多呈现出平面性和单向性的特点,即:一方面,构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体系统的高校教师、高校教育管理者、社会主体、家庭主体等主体间尚未形成良好的立体效用或合力,仅限于他们各自单独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构建是一个不断发展与调整的过程,其发展源于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其调整源于大学生自身的现实需求,而当前我们往往更注重外在因素的影响,却忽视大学生对于教育模式的内在适应与反向需求作用,因而尚未构成双向性的教育模式。

也正是由于张业蕾博士清醒地认识到了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所以在她的著作中才能有的放矢,找准突破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为切入点,直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创新路径。她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是简单的、高校内可以解决的事情,而是需要各方面形成合力。基于此,在原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础上,她提出了一个“ 五位一体”全方位育人的模式——“立体交互”式育人模式。这一育人模式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深度融合,也能创新利用各种载体,使教学主体与对象之间积极交流互动,最终达到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育人的效果,并实现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目标,使学生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都能得到长足发展。显然,在这个“ 五位一体”的育人模式中,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社会为支撑,家庭为依托,自我教育是关键。无论是政府、学校、社会,还是家庭、大学生个人都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合力,共同为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贡献力量。

正如张业蕾博士在著作中所提到的,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实还存在“理论性强,实践性弱”的特点。她说,当前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多是在理论层面的探讨与推导,而依据某一学校或某一专业得出的实践模式还是偏少,这就容易产生教育模式说服力不强的问题。同时,目前现有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尚未在教育实践中得到应用发展与不断调试,还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研究与探讨,这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其实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张业蕾博士的研究尽力避免目前学界在这一问题上“纸上谈兵”的窘境,她的著作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 侃侃而谈”,而是在理论阐释基础上,立足于具体实践,以临沂大学对“ 沂蒙精神如何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探索为例,对“ 立体交互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构建的原则、方法、路径、载体以及教育模式的效果评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这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我们知道,多年来,临沂大学一直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依托沂蒙红色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创新,推动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构筑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临沂大学的这一优秀的实践成果值得深入研究、灵活运用和广泛推广。张博士认真细致地研究和探索沂蒙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原则、方法、路径、载体等关键问题,不仅有利于推动大学生积极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总之,张业蕾博士的《“立体交互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研究——以沂蒙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为理论基础,借鉴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系统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吸取多年来价值观教育实践的经验与教训,综合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学科整合与借鉴等研究方法,在阐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及存在问题基础上,结合沂蒙精神育人的实践,对当代大学生“ 立体交互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构建与评估等问题展开充分论证,无疑为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参考与可资借鉴的实施方案。这著作值得一读!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