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团队在辣椒炭疽病高效防治方面取得最新进展

经过长期研究,植物保护学院刘峰教授团队明确了省内为害辣椒的主要炭疽病菌种类,在我国首次报道了菜豆炭疽病菌为害辣椒。通过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等方法检测出了尖孢炭疽菌对啶氧菌酯、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等药剂的敏感性,经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明确了啶菌噁唑等药剂通过抑制炭疽病菌芽管伸长、附着胞的形成、附着胞的发育阻碍病菌侵染的机制,建立了尖孢炭疽菌和斯高维尔炭疽菌对多种药剂的敏感基线,并结合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防治辣椒炭疽病的高效药剂如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四霉素、啶菌噁唑。
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施药时期对辣椒炭疽病的发生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盛花期是辣椒炭疽病防治的关键时期,该时期施用吡唑醚菌酯不仅可以保证农作物的安全,还可以打破炭疽病菌的潜伏期,对延缓炭疽病的发生有显著作用,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23.67%-89.80%,减少施药量50%,增加辣 椒 产 量 10.7%-29.2%,辣椒果实中吡唑醚菌酯及主要代谢产物BF-500-3均低于《欧盟农药残留限量管理新法规》中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
添加增效助剂也是提高药剂对辣椒炭疽病防控的重要手段。加入有机硅助剂 S903和油类助剂XP-2可以提高药液的润湿性和耐冲刷能力,调控吡唑醚菌酯在辣椒果实表面的结晶结构,进而提高药效。该系列研究对于构建辣椒炭疽病高效综合防治体系及推动辣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高杨杨博士为该系列研究的第一作者,刘峰教授为通讯作者。慕卫教授和青年教师李北兴参与了该研究。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