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拥抱本科教育的春天

——祝贺学校本科教育暨第九次教学工作会议胜利召开



  3月14日,学校本科教育暨第九次教学工作会议胜利召开。大会梳理总结学校第八次教学工作会议6年来本科教育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分析研判当前本科教育面临的新形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制定今后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这次会议为振兴学校本科教育制定了规划书和路线图,描绘了一个春天般的美好愿景。我们要紧随大势、抢抓机遇,突出质量、改革创新,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在抓会议精神落实上投入更多时间、更大精力,奋力开创学校本科教育工作新局面。
  第一,不忘初心,厚植本科教育拳拳情怀。高教大计,以本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立命之本、发展之本。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本科教育就是一所高校的“金山银山”,就是一所高校最纯正的绿色生态。建校近70年来,我们牢牢守住人才培养质量的生命线,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才成就了“山东教学名师,半数出自山师”的美誉。
  本科教育情怀是一种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纵观山师近70年的发展历史,章益、傅统先、田仲济、安作璋、朱德发等前辈都是富有本科教育情怀的伟大践行者。他们把毕生的精力放在治学上,著作等身、笔耕不辍,甚至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们是真正的“大学者”“大先生”,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和榜样。本科教育情怀是山师的精魂所在,也是学校的精神所在。历史把振兴本科教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这一代手中,山师每一名教师都要心怀梦想、奋勇拼搏,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在奋力奔跑和接续奋斗中成就梦想。
  第二,回归本分,锻造本科教育振兴宏力。教师是本科教学主体,是振兴本科教育的核心力量。我们要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打造一支“四有”教师队伍,是立校办学之本。教师要做到“德高”,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到“学高”,下苦功夫、求真学问,以扎实学识支撑高水平教学;做到“艺高”,提升教学艺术,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改造学习、改造课堂的能力。
  教师要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要始终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自觉的职业追求,把培养人才的责任始终记在心里、扛在肩上、握在手中。要多花时间去研究当前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和教育方式,采用适当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要充分发挥教学水平高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角色转换,会讲课、讲好课,让学生欢迎的“金课”越来越多,不受欢迎的“水课”越来越少甚至消除。每一名教师都要珍惜学校的办学声誉,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以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办好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山师。
  我们在抓好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同时,还要着力打造一流教学团队。近年来,学校在省级乃至国家级教学成果评选中取得了突出成绩,这也是我们多年持之以恒狠抓本科教育工作缔结的累累硕果。但还要看到,我们在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乃至特等奖奖项上,还是“囊中羞涩”,两手空空。要有重大突破和建树,就要做好顶层设计,找准突破点,组建一支或数支富有热爱教育定力、淡泊名利、特别能打硬仗的教学团队,争取十年磨一剑,谈笑凯歌还。
  第三,强基固本,打造本科教育山师样板。近年来,学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本科专业结构,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建设成效显著。本次大会讨论通过了学校《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2019-2023年)》《教师教育创新行动计划》《本科专业振兴发展支持计划》《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本科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管理办法》等一揽子规章制度,为振兴本科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也显示了学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振兴本科教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我们要在全校形成人人关心本科教学、重视本科教学、支持本科教学的浓厚氛围。积极构建层层抓落实、事事有人管的工作格局,打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共同体”。要下大气力加强学风建设,激励学生热爱学习、主动学习、坚持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形成勤奋学习、比学赶超的风气。要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划定师德底线、红线,严格师德规范,严惩违反师德行为,促进广大老师成为学生真心敬重、终身受益的人生导师,以优良师风带教风促学风正校风。要及时总结教学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大力宣传和推广先进典型,努力在全省乃至全国创造山师教学经验、推出山师教学典型,打造本科教育山师样板。
  山师本科教育振兴,始于一个美好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情拥抱这个春天;让我们挥洒汗水、拼搏进取,去迎接秋天的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