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教授加盟我校 促 “专业” “产业” 无缝对接
专业教育如何与产业实际需求接轨并行、 同声相应? 企业生产遇到技术难题找谁一线帮扶、支招解困?近年来, 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企业产业需求侧存在的“两张皮” 问题备受关注。 产业教授加盟高校, 为打通高校和企业之间、 专业和产业之间、 教育和应用之间、科技创新和应用市场之间的壁垒和界限, 提供了新的可能。
走进课堂做讲座、 带领学生搞科研、 结合应用求创新、拿着项目谈合作……我校首批25 名高校产业教授受聘一个月来, 忙碌在学校和单位之间,充分感受到“新头衔” 带来的新任务、 新平台, 开辟的新领域、新天地。
动力加码, 培育专业教育新动能
“上海一建先后承建的不同时期国内最高的建筑和构筑物, 六创高度纪录, 建造关键技术的创新是重点难点。 ” 在土木工程学院土敦木华讲堂,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徐磊主讲的讲座,不仅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在青年教师中间也激起了不小的涟漪。“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先进技术的创新和实践应用,把诗中的艺术理想变成了现实。 ” 土木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张立伟表示, “许多学生听了之后都很激动:原来我们现在学习的专业, 在未来的工作中, 有机会参与这些堪称人类伟大建筑的建设,那将会是极具挑战但却可以被世人铭记的事情!这大大提升了同学们的专业自豪感和荣耀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近距离聆听产业教授们的课程,对青年教师来说也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朱传晟研究员为师生带来的《新型墙材与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报告, 激发了教师们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的思考。 “朱教授对国家及山东省节能政策要求把握的非常准确, 了解这些第一手资料,让我们的研究更有方向、 更有价值!” 青年教师宁宁激动地说。
强强联合, 架起校企合作桥梁
谭秀森校长表示,产业教授是改变学校教师队伍结构的有力尝试, 是学校与企业之间沟通、合作的纽带。 “产业教授们拥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了解相关产业需求, 注重学术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 他们的加盟是青岛理工大学内涵发展的重要一环。”
学校在年初召开的第三次党代会上,确立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 的发展总目标, 力争为产业发展、企业需要培养一流人才,发展定位更加务实。 在这样的发展关键期, 谭秀森校长对产业教授的加盟充满期待: “他们是学校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动产学研合作再上新台阶的重要载体,将进一步夯实我校发展基础, 为学校人才培养、 团队建设、科研成果转化带来新的思想、新的力量和新的机遇。”
此次受聘的25 名产业教授, 有的是知名公司、大型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也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科研机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 一直以来, 都与我校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合作。 而他们受聘的专业, 也都是学校综合实力和发展势头相对强劲的优势学科专业。 这样的强强联合, 更有助于补足教育链短板、 支撑产业链升级。“希望通过推进校企双方产学研合作,为行业创新驱动、现代科技发展和咨询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我校产业教授之一、 习远房地产土地评估造价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表示。
深度耦合, 推动校企共同发展
产业教授受聘后, 要干什么、 怎么干?怎样把产业教授这个名头真正打响、 打亮,把 “双赢互利” 落到实处? 这是学校、 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
作为产业教授,德才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德才不仅将在学校环境设计专业开设课程、 联合培养研究生, 还将参与学生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学院学科团队建设。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孙波表示,以叶德才教授为纽带,校企双方正在深入探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申报科研项目、 合作开展项目攻关和办学项目等。“不挂 ‘虚名’ , 多做实事, ” 产业教授青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朱广君表示, “我们希望真正地走进学校、 开设课程,参与学生指导培养工作,参与学科团队建设, 为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助力。”
人事处处长宋玲表示,产业教授将参与本科教学和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把企业家精神融入课堂,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将企业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带到学校、 带到教室、 带到课堂、 带到教师中间,积极参与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推动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创新;同时产业教授推动企业与学校共建科技协同创新载体、 联合科技攻关, 加快学校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 走向市场, 加快高校创新力向产业竞争力转换的进程,提升校企协同创新和深度融合。
这样的深度耦合,让校企合作更加紧密、 更加亲和。 “学校将创建好平台、 提供好服务, 把人才培养、 教学科研同产业发展、经济进步紧密结合,深化教育资源同产业资源合作, 进一步推动校企的共同发展。”谭秀森校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