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 抓落实 见行动 求实效
提高制度执行力 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作为高校,制度执行力是学校办学目标和教育教学理念等各项活动得以实现的基础和关键,没有制度执行力,高校就难以保证其竞争力和发展力。只有切实提升制度执行力,才能保证高校的各项政策都得到贯彻落实,管理更加趋向科学、高效,发展更加保持活力、可持续。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切实增强制度执行力,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制度制定是否科学,决定了制度的生命长度。目前的确存在某些制度权威性不足、对制度的理解有偏差、制度宣传推广不足及制度本身就存在问题。提高执行力,必须注重制度的制定、完善和创新,建立以《潍坊医学院章程》为统领的依法治校制度体系。制度的制定要紧跟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步伐,明确不同阶段的任务和要求;制度的完善要做到规定明确化、表述具体化,权责分明,真正执行起来“实用、管用、好用、可用”;制度的创新要落实法律精神,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完善社会参与大学治理制度。
增强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制度一旦建立了,就要增强制度的执行力,注重执行效果的检验和评估。“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制度是制度得以落实的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2019年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指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引领全社会增强制度意识,
自觉维护制度权威。”要求师生做到的,干部必须首先做到;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用不折不扣的执行树立制度威信、发挥制度威力。健全完善制度监督机制和制度考评体系是制度执行的有力保障,能有力解决制度执行力不足的问题。对于违规问题,绝不姑息手软,不论身份高低,必须追责并严肃惩处,建立人人敬畏制度的氛围。
在提高制度执行力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2019年11月28日,省教育厅、省卫健委、市人民政府签约共建潍坊医学院,加快了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医科大学步伐。当天下午,校领导带领党员干部赴“使命 担当”潍坊党性教育主题展馆,更加坚定了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的铮铮誓言。省市共建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和有利条件,要全力以赴完成框架协议中各项共建任务,这就需要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出实招、务实干,担当作为,争创一流,以新担当新作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要解放思想。打破思维定式和条条框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和《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抓实抓好每一项工作,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思维方式的变革、精神状况的提升。要增强本领。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本领恐慌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要围绕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提高学习能力、领导能力、协调能力、专业能力,真正成为破难题、抓落实、促发展的能手。要狠抓落实。为政之要,重在实干;实干之要,重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殷切希望山东广大干部群众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抓落实就要善于抢抓机遇,就要坚持创新思维,就要突出工作重点,就要秉持务实作风。我们要把责任扛在肩上,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善于接最烫的山芋,把分管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不忘初心,初心要用行动去体现;牢记使命,使命要用成效来彰显。让我们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新担当新作为的实际行动和干事创业的过硬业绩,为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