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学科布局 促进学科融合

学校成立康复学部




  本报讯 12月23日下午,学校在荣祥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康复学部成立暨高层次人才聘任仪式。党委书记车先礼发表讲话。院长王滨与新西兰皇家工程院院士谢胜泉共同为康复学部揭牌,并为谢胜泉院士颁发学部主任聘书,为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等8名高层次人才颁发聘书。
  车先礼在讲话中指出,成立康复学部,是学校办学历史上又一次敢为人先的重要探索,是为顺应“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优化学科布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一项重大举措。学校自1985年创办我国第一个专门招收残疾青年的大学本科专业开始,30多年来,探索形成了“残健融合、教康结合、学用合一”的残疾人人才培养“滨州医学院模式”,学校在这个过程中也确定了以医学学科为优势,康复医学、特殊教育为特色的办学格局。直到今天,为克服学科发展与社会需要之间的不均衡态势,康复学部应运而生。康复学部将受学校委托,统筹协调康复医学院、特殊教育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康复工程研究院等二级学院和科研院所,整合各个学院的学术资源并进行统筹协调与管理。
  他强调,康复学部的成立有助于推动学院之间的资源共享、联合开展战略性、综合性问题研究,必将有利于学校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综合优势,有力促进我校一流学科建设步伐。
  车先礼指出,2019年是学校人才工作取得丰收的一年:柔性引进新西兰工程院院士1人、全职引进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3人;获批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烟台市双百计划1人,获上级人才项目资助1500余万元。尤其是新增5位泰山学者,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今天,8位教授的加盟以及受聘,代表了海内外学者对滨州医学院人才引育环境的高度认可,也是我校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取得的又一成就。
  他强调,学校将继续积极为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全力支持,加强高层次人才学术团队建设,做好团队核心成员聘任管理,促进高层次平台与高层次人才、优势学科与优秀人才紧密结合、深度融合,推进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再上新台阶,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一要坚持引育并举,扎实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工程。二要凝聚人才最大合力,提升学科和科研水平。
三要引得来,留得住,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
  他要求,各相关部门、学院高度重视康复学部和高层次人才,积极配合谢胜泉院士做好康复学部各项工作;各位受聘专家珍惜荣誉、铭记责任,大力推进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着力培育团队、引领发展,力争带出一批学术精英,产出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建成一批强势学科;全校上下特别是各位人才所在学院、所在学科,要关心支持人才工程岗位建设,牢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加强服务工作,提升服务水平,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生活工作条件;各相关学院要切实落实管理服务责任,相关学科要在专家的带领下,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团队建设发展规划,夯实基础、培育特色、打造品牌,使相关学科建设水平大幅度提升,争创省内、国内一流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
  党委副书记李文喜主持仪式。副院长白咸勇,纪委书记马东太,副院长王广成、孙祥军,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周连顺,国际健康产业论坛秘书长罗军,无限三维青岛公司总经理李强,受聘高层次人才出席仪式。仪式上,聘任谢胜泉院士为康复学部主任,李文喜为常务副主任,王德强、曹同涛、郑秋生为副主任。院长王滨分别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巩永凤,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代龙、张淑敏、杨家德,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宏伟、张桂龙等颁发了聘书。
(吴玉龙 贾世林)